中气下陷证,中医病证名。多指脾气虚以致组织弛缓不收、脏器松弛导致脱垂的一类病证。多见于脱肛等。
病因
小儿气血未旺,老年人气血衰退,中气不足,或妇女分娩用力耗气,气血亏损,以及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均易导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
辨证要点
中气下陷,以脾气虚证和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脾气主升,若升举无力而下陷,导致内脏下垂。胃下垂,脘腹重坠作胀,食入气陷更甚,脘腹重坠加剧。中气下陷,肛门重坠,时有便意,或下利不止,肛门外脱。脾气升举无力,可见子宫下垂。脾主散精,脾虚气陷致精微不能输布而反下流膀胱,见小便混浊如米泔。
临床表现
面色淡白,眩晕易汗,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坠,食入益甚;便意频数,小便淋沥等。肛门坠重,或先泻久痢不止,甚至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有头晕目眩,肢体困重倦怠,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方剂
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中药
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常用腧穴
气海、关元、百会、长强、承山、八髎、足三里等。
常见证型
中气下陷证(脱肛)。
预防调护
1. 患脱肛后应及时治疗,防止发展到严重程度。
2. 避免负重远行,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
3. 局部可采用丁字形托带垫棉固定,或每天进行提肛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