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木召古庄园遗址
贵州省岑巩县境内遗址
中木召古庄园遗址,位于贵州省岑巩县城东北23公里的大有乡中木自然村,古庄园面阔285米,进深120米,总面积34120平方米,布局得体,工艺古朴,为一典型的中国式宫廷建筑。
遗址介绍
遗址用大块方形料石,有七条巷道,十四堵墙,二十四套楼房石刻基石地面,雕刻图案有:回字纹,金钱纹,鱼鳞纹,太阳纹等。基面有踏跺,石桩础,石门栏等。围墙有810米,开有东西南北四门,其中最完整的南大门,木质大门、门框等虽已烧毁,但从尚存的围墙等不难想象当年的气派。据测算,建造此城,包括取石、运石、雕刻、修建等,大约需4000个劳力建造10-15年。
遗址四周有盐库、店子,古花园、牛场坝、蜡库等附属建筑遗址。并有合抱松、柏、枫树等,其中,一株银杏树,母树己枯死,子树高达五六十米,树围5.7米。
古遗址现已发掘出6处大小不等的露天庭院。其中一处中厅堂前的庭院,长13.1米,宽12.43米,用120块方形青石板铺垫。每块石板面上,都阴刻了回字纹、太阳纹、金钱纹、鱼鳞纹等花纹图案。庭院南边,设置了一个用青石板砌筑的长方形消防水缸。
庭院东面,建有一个长宽3.6米,高约1米的方形花池。池中曾置钟乳石假山,池周栽种修竹和冬青树等。奇怪的是,花池上曾出土了一个石磨盘似的遗物,直径大约40厘米,中央凿有一个车轴似的方孔,周边凿有一个个齿轮状的槽沟。这个石圆盘,究竟是何物?至今是个谜。
古遗址内发现24套房屋地基,所有房基、塌垛、柱础尚存。其中的中厅堂,最为宽敞。与邻近房屋地面,皆用长宽各24厘米、厚12厘米的方形古青砖铺垫不同,中厅堂地面,全用厚12厘米的六棱形古青砖铺垫,显得格外古雅别致。
这座古庄园始建于什么年代呢?1983年,贵州省博物馆等研究机构的17位专家学者专程到这里考察。根据地面遗存,他们初步认为是明代的古庄园遗址。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神秘文化
专家学者关注
2010年5月,北京清史专家到中木召考察,称此地确实神秘,说凭他们的学识难以认识这里的东西;光明日报社博士记者户华为称,这里可能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比马家寨清史墓群的研究更有价值;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来到中木召考察,说将中木召契约文书研究作为院里的重点课题来做;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苗学会会长杨光林带领贵州大学和苗学会的专家学者考察后,称这里的文化十分厚重,这里可能有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黔东南州文体局副局长、文物局长安岑祥深入现场调查后,颇有感触地说,锦屏文斗因“锦屏文书”世界有名,不想中木召的文书比它更丰富,更有研究价值。
媒体关注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前来录制思州契约文书,香港大公报、光明日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黔东南日报等媒体记者都曾到中木召进行过采访调查和宣传报道,中木召遗址的影响力扩大到全国。
各种解说
考古专家和文化学者在历次的考古调查研究中,形成了诸多学说,主要有以下四种。
古庄园说。
中木召原建筑始建于何时并无记载,贵州省博物馆吴业君等17名专家学者于1983年实地考察,根据地面遗存,初步认为是明代的古庄园遗址。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据此将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夜郎国都说。
当地学者黄透松,中共岑巩县委原宣传部副部长,原岑巩县志主编,人称“思州通”,通过20多年的实地调查研究,得出“夜郎鬼国都”说,在贵州夜郎文化研究领域自成一说,在业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元明土司政治中心说。
2009年冬,贵州民族学院考古学博士叶成勇、历史学博士郭国庆应岑巩县的邀请,对该县木召庄园遗址作了考察。考察后两专家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木召庄园遗址是元朝至明朝早期思州田氏土司的政治中心。两专家指出,木召遗址是一个功能齐全、规模浩大的历史工程,涉及到元明时期政治、经济(商业)、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文化内涵相当丰富,远非一个“庄园”可以比拟。
苗疆古城说
2012年6月21日,贵州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苗学会等单位的14名专家学者,到中木召考察调研,通过地面文物特征考究、民间群众走访和听取当地文化学者的研究报告,结合他们多年的研究,得出中木召遗址系“苗疆古城”说。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苗学会会长杨光林说,中木召地面文物图案系苗族文化元素,把中木召定为苗族的古城依据比较充分。中木召“可能有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古庄园没有这么厚重的文化,好多东西从来没有看见过,令我们大开眼界!”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29
目录
概述
遗址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