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
中国广东省民办高校
广州新华学院(Guangzhou Xinhua University),简称“广州新华”(GZXH),位于广东省。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医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广州新华学院的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05年5月,教育部函复广东省教育厅,同意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试办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院校代码为13902。2005年9月,学院迎来首批学生,2005级724名学生顺利报到注册。次年11月,中山大学工会批复同意成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工会。
2007年5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东莞市人民政府同意,在东莞市麻涌镇选址办学(即东莞校区),并征地1800亩。次年6月,东莞校区建设项目列入2008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一直到2011年,东莞校区迎来首批2011级3100余名学生入驻新校园,自此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形成“1校2区”的新格局。
2012年8月,东莞地区首座大型孙中山纪念塑像在东莞校区落成,成为学院标志性文化地标。次年5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创办新华讲坛。2014年9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首次面向全国10个省份(广东、海南、湖南、广西、福建、江西、四川、山东、吉林、辽宁)招生。同年10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新华逸仙班”正式开班。这标志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首创的特有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教改试验班正式创办。
2015年4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正式成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友会。同年11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举行十周年校庆典礼,并将11月20日这一天确定为校庆日。2016年11月,东莞校区西校门落成揭牌,并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亲笔题写“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牌匾。
2017年1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召开二级学院成立大会,首批成立会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学院、护理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7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2019年6月,东莞校区体育馆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12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有6门课程入选“广东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课程”。
更名发展
2021年2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学校标识码4144013902,同时撤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建制。5月,广州新华学院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又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11月,学校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学生招生资质,并将于2022年可开始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学生。
2022年2月,学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3个专业获教育部审批通过。至此,广州新华学院拥有54个本科专业。12月,广州新华学院健管-星创视光产业学院举行签约、揭牌仪式,这是该校首个产业学院。同月,广州新华学院与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粤嵌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举行签约、揭牌仪式。此外,广州新华学院还于12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2023年6月,广州新华学院与广州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双方将在电子信息、会计、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学位类别,联合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2024年5月13日,广州新华学院与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未来两校将在学术研究、学生交流、联合科研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推动两校的发展。7月1日,广州新华学院成立信盈达自动化与机器人产业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60个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广州新华学院拥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以及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25人、外聘教师31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专任教师31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7.64%;具有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04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3.06%,其中博士有151人,硕士有896人。截至2023年9月30日,学校聘有首席教授和学科带头人43人,高级顾问9人,客座教授1人,兼职教授28人,兼职副教授6人,高级校外导师15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广州新华学院建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该学校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内同类院校中唯一开设的专业4个、省级一流课程26个。
质量工程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广州新华学院的逸仙新华班因独具一格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合作交流
广州新华学院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培养国际视野人才。截至2024年4月,该校已与13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45所院校及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64份合作协议,促成23个落地交流项目,包括本硕连读项目、本科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暑期游学项目等。合作院校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葡萄牙阿威罗大学、中国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中国(香港)珠海学院、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技术大学、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广州新华学院建有医药、经管、理工、文法和艺术设计五大实验实训平台,共有实验室208间。同时,该校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模式,成立了多个科研机构。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广州新华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600余项,项目资助经费3000余万元;学校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包含中英文高水平学术论文2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近60余部;授权知识产权350余项,完成专利转化转让10余项;2018年获批为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广州新华学院图书馆现由广州校区图书馆和东莞校区图书馆组成。截至2024年4月,馆藏总量达279.33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32.13万册。纸质馆藏种类达67万余种,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
电子资源
截至2024年4月,图书馆现有电子图书47.20万册(种),已启用ILASIII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百图非书资源管理系统;购置了中国知网数据库、MET全民英语学习资源库、超星电子图书、北京畅想之星电子书阅读数据库;自建数据库9个。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旗
学校校旗的旗面为白色,校名字体为蓝色,校名位于校旗中间区域,校徽位于校名的最前方。
校徽
学校校徽是由圆型、海棠式洞窗、木棉花、校名、建校年份等基本元素构成。
精神文化
校训
广州新华学院的校训为“博学、笃行、正心、自强”。
释义:“ 博学、笃行 ”出自《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博学”“笃行”作为校训,有作为高校办学的共通意义,这就是弘扬“知行合一”的教育精神;“正心”出自《礼记·大学》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自强”出自《易经·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校歌
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初期,由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作词,陈洪作曲。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激励和团结中山大学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为贯彻中山大学创办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的主张,勤奋学习,奋发自强,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而现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为了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倡导的爱国精神和亲笔提写的校训良好学风,并反映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与特点,为办好中山大学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在广泛征求校内外广大师生员工、专家意见基础上,组织了有关专家、教授和干部经过认真讨论研究,一致同意原校歌的曲不变,对原歌词作如下修改,即将其中“国父手创”改为“中山手创”,将“三民主义”等四句, 改为“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将歌词最后两句改为“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2022年1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转设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后的新“校歌”征集活动开始。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9月,广州新华学院学生社团有55个,其中校级社团20个,校区级社团35个(东莞校区32个,广州校区3个)。社团共分为艺术表演类、体育竞技类、应用实践类、文化传播类、志愿公益类、校园服务类和学术科技类七大类,种类丰富。
校区情况
广州新华学院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2185亩(含配套用地600亩)。
广州校区
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校区旁边的火炉山与省会核心区相呼应,有便捷的交通和优质资源。学校周边即有龙洞步行街,距离天河区的广州购书中心、万菱汇、天河城、花城广场、广州塔等地,仅需约30分钟地铁。截至2024年4月,广州校区设有护理学院、健康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康复医学系、听力与言语科学系、药学院等院系。
东莞校区
东莞校区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有麻涌河及华阳湖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环绕,自然环境优美。学校外围有华阳湖创客坊、渔人码头、拈花寺、星河城市广场等。截至2024年4月,东莞校区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公共治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信息科学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系、国际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音乐系、体育系等院系。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大牧场
广州新华学院的广州校区有一足球场,被学子们誉为“大牧场”。
涂鸦墙
广州新华学院有一整面个性十足、张扬有趣的涂鸦墙,可以展示学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木棉花
木棉花布满校园,花开时形成一片木棉花海,娇艳夺目,生机勃勃。木棉花落时,则铺成花路。
霖霖书院
霖霖书院被称为“国风小筑”,为一个艺术与文化碰撞的建筑,蓝白色彩木结构建筑形成一道校园风景线,同时也是新华学子心宜的拍摄点之一。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校徽.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学校简介.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0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