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成立于1985年。2002年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成立,经整合原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地理系经济地理教研室、地球与环境科技应用研究中心等单位的教师与科研人员,形成了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是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学术机构。自成立以来,立足岭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积极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特长,以开展理论研究为重点,以面向地方服务为支撑,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形成了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区域发展与规划、历史文化与政治地理、旅游地理与规划等在主要的研究方向,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方向在城市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群、城市社区、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全球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理论、方法及应用上的突破和创新;区域发展与规划方向在土地利用规划、转型期的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拓宽了为地方政府服务的渠道;历史文化与政治地理方向在区域文化地理、城市文化地理、区域文化整合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方向在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城市旅游、游憩研究、旅游影响研究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成果
城市与区域研究研究中心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2001年以来,先后主持
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30多项,部委和省市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多项成果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在中外文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出版学术著作40多部。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1年以来,已主持完成了大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涉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管理、战略咨询和其他相关项目,科研经费超亿元,近3年来平均每年科研经费约2500万元,为地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才培养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的人文地理学于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人文地理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人文地理国家重点学科评估获得通过,同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是全国三个人文地理重点学科之一。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具有实力强大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共有全职教师27人,其中教授10人(一名为德国籍)、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聘有一名德国兼职教授(每年在中心工作半年)。研究团队中现有青年杰出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基金重点课题主持人1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一名,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城市化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的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巨型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城市化工作组组长(2005-)及国际中国城市研究网络(UCRN, USA)委员1名。本中心已形成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专业覆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发展后劲和潜力巨大的学术人才梯队。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在各自研究领域中颇有建树,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形成了团体优势。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现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1个,博士生导师12人;人文地理学硕士点1个,招收人文地理学专业和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硕士生,硕士生导师23人,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5名;近年来每年招生硕、博士生约70人,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的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人才,其中不少毕业学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重要岗位的专业管理人才。
开放交流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建立了日益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网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区的学术机构开展了十余项合作项目;近5年来主办了7次国际学术会议;依托合作项目及与
德国科隆大学、香港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联系,教师与学生交流项目、联合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联合研究、考察、进修等,在国际上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
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将始终坚持国际交流、理论研究和服务地方的三大战略,推动和引领学科发展,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各类层次人才的同时,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实现建设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国际上具有研究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国内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及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政府服务决策咨询中心。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和有志于从事城市与区域研究工作的学者前来本中心工作、访问和开展合作研究。
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510275
依托单位: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