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中央财经大学(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中央财大、中财大,位于北京市,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合作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实施院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联盟成员、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高校。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一、华北税务学校、中央税务学校
1949年11月6日,华北税务学校创办。1950年2月,在华北税务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中央税务学校。
1951年9月,中央财政学院成立。1952年6月,中央税务学校并入中央财政学院。
二、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
1951年9月,中央财政学院成立。
1952年8月,中央财政学院与北大、清华、辅仁、燕京四所大学经济系合并为中央财经学院。
1953年8月,中央财经学院撤销。
三、中央财政干部学校
1953年4月,中央财政干部学校成立;同年,招收了中国第一批国家预算、金融等专业研究生;8月-12月,中央财经学院撤销,部分师资并入人大和北大。原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所有人员以及四校经济系的部分师生留在原址承办中央财政干部学校,财政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戎子和担任校长。
1956年,接收了新中国首批外国留学生,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经济学类的外国留学生。
四、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
195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成立。
一、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195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干部学校与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
1960年后,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69年,学校被迫停办,1979年重新挂牌。
二、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
1983年7月,在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1988年,独立建院,但属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党委领导;1989年单独成立党委。
三、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
1960年1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成立,1969年被迫停办,1978年2月复校。
1996年5月,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
1997年,金融学被批准为首批财政部重点学科。
合并发展
1998年12月,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10月,原国家人事部(现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批准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于2004年进行了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工作。
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5年以来,先后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等项目实施院校。
2006年12月,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同年,学校成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首批高校。
2010年9月,中央财经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开展本科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同年, 学校成为国家“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院校和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2011年10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在原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立。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16年11月,入选国家“111计划”。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20年9月,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在广州市黄埔区揭牌成立。
2023年4月18日,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成立;同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发布《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北斗星链”内涵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024年6月11日,中央财经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6月16日,中央财经大学ESG研究所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26个学院;截至2023年12月,开设54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3个和交叉学科2个;拥有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国保险、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本校;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39人次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名师2人、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8人、首都劳动奖章5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中央财经大学入选国家级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8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58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国家级课程,36门课程获批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5本。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7个和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5个,其中3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截至2023年12月,中央财经大学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与世界知名高校、国际组织及跨国企业等20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10个学位项目获得AACSB、AMBA、英国精算师协会等知名国际组织的认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了本硕博层次的全覆盖。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承担国家援外项目以来,先后对来自110余个发展中国家2300余名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培训。
2023年8月,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期间,中央财经大学发起成立中外财经教育联盟(Alliance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AEME)。
2024年1月3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农业和应用经济学系主任Shi Guanming教授来我校访问,校长助理陈斌开会见来宾,国际合作处处长葛建新、副处长郭枫参与座谈。
2024年1月,中央财经大学与中国核工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学术研究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金融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精算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财经研究基地和首都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智库机构。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7项。学校举办的各类论坛和高水平国际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自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7项。学校举办的各类论坛和高水平国际研讨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6月,现有纸本藏书量223万余册(含古籍特藏图书4万册),中外文纸本期刊500余种,电子图书730万册,电子期刊140万册,数据库100余个。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舍两所,分别位于学校的学院南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学院南路校区图书馆于1987年启用,总建筑面积为6780.51㎡,可提供阅览学习座位988个;沙河校区图书馆于2016年启用,总建筑面积为30501㎡,可提供阅览学习座位2742个,并设有各类型研讨室共30间,以及读者沙龙等特色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财经大学主办。作为高质量的财经类学术期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财政、国家财政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AMI 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设“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财务与会计”“理论经济”和“工商管理”等固定栏目,“公共管理”“区域经济”“国际经济”和“案例研究”等流动栏目以及“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栏。
《财经法学》杂志于2015年创刊公开发行,由教育部主管,中央财经大学主办,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财经法学》编辑部编辑,为法学类中文双月刊。期刊每一期以一到两个主题为中心,组成“财经法治热点”专栏作为体现办刊定位的核心栏目。此外,期刊灵活设置如“专论”“争鸣”“判解研究”“域外法治”“评论”等栏目。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1997年,中国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更名后的中央财经大学题写校名。
1999年学校五十华诞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校名并题词。
中央财经大学的标志是以中央财经大学的标志雕塑——“龙马担乾坤”为核心主体。“龙马”在一个圆的包围下,又不拘泥于限制,腾空而跃,活力张扬,在时代的发展中充满活力与朝气。图形上“圆”既有传统的圆满之意,又有时代的和谐之意,寓意中央财经大学既有中国第一所财经院校之历史,又具面向未来之时代精神。对雕塑底座的应用,采用了向后而去的动感线条,与向前的龙马形成一种反向的拉动,增强了画面的张力,使其更具空间感,而且弧形的线条与校徽的外圆形成一种非连贯的呼应,构成类似印刻的古代钱币的外圆形象,暗含财经之意。同时,线条和龙马,以及标志的外圆,构成类似“太极”的形象,与龙马担乾坤相得益彰,极富传统气息,使其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精神文化
忠诚、团结、求实、创新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3月,中央财经大学共有63个社团。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共有2个校区,分别是学院南路校区、沙河校区。
沙河校区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顺沙路沙河段1号
邮编:102206
该校区设有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保险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北京学院等。
南路校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
邮编:100081
该校区设有有会计学院、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法学院、社会与心理学院、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吞吐大荒
此雕塑坐落于学校校门区广场中央,面向学校正门,背依教学主楼,落成于2000年5月16日,由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为该校建校50周年创作。雕塑造型由龙马和象征乾坤的太极球组成,用青铜铸就,通高9米,称之为“龙马担乾坤”。按照中国传统说法,所谓“龙马精神”即“龙”与“马”有着共同的灵魂,马亦是龙。龙马担乾坤,体现了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气派。雕塑的基座镌刻着韩美林先生之书法作品“吞吐大荒”,与雕塑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中央公园
此设计坚持现代简约和功能性的理念原则,特别注重绿色生态营造,景观设计以草地为主,绿草如茵生机盎然,场地以东西贯通的主路为轴线,将校园各个区域有机连接起来,为校园的美丽画卷增添了充满生气的一笔。通过对环境的系统化设计与整治,努力营造可持续、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中央财经大学.
历史沿革.中央财经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