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是
中央民族大学下设的
二级学院,学院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首任会长单位、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单位。
办学历史
20世纪60年代,中央民族学院开办的少数民族在职干部新闻研究班。
1984年,在汉语言文学系正式开办新闻学本科专业。
1989年,开始在民族学招收民族报刊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2000年,获得新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2年,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3年,开设广告学专业。
2010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招收首届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2014年,与藏语研究院合作开设新闻学(藏语实验班),招生四届,并于2019年9月开始招收新闻学(民族实验班)。
2014年,成为全国第二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JC)授予单位。
2015年,正式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2019年7月9日,新闻传播学院独立建院。
2021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21年9月9日,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建签约仪式在知行堂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开设新闻学、广告学2个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民族实验班)。
师资力量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在编教职工28名,其中教学科研岗位专任教师2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0%。同时,教师团队中70%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访学经历,50%以上的教师属于“双师型”,有博士生导师1人,学术硕士导师8人,专业硕士导师14人,校外兼职学术硕士导师2人,校外兼职专业硕士导师6人。导师队伍中,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人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人才等。多位导师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艺术教育突出贡献人物奖。
国家民委领军人才:赵丽芳
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范小青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制片与管理专委会常务理事:王斌
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赵丽芳
教学建设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是北京市民族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主体院系,下设电子编辑排版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学院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设暑期训练营、与多家新媒体平台合作建设融媒体工作站。近10年,教学成果多次获中央民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获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教师多人承担多项北京市、国家民委教学改革项目,多人获北京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二、三等奖。
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级学科覆盖),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类别。
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传播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新闻学、传播学
专业学位硕士点类别:新闻与传播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与北京市民委合作成立有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族节目中心合作成立民族语言广播听评基地,院级科研平台还包括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研究中心等,学院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首任会长单位、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单位。
科研成果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2015年以来,累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科学研究多次获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二、三等奖。
文化传统
根据2021年8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2021年第一期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举办“职属新传”职业分享沙龙考博专场,举办“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主题展映活动。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