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体育场位于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大栅门
南京体育学院内,是民国时期中国最大的体育场,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运动场。中央体育场包括
田径场、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棒球场及网球场、足球场、
跑马场等,占地1000亩,造价达140余万元,一次可接纳观众6万人,中心建筑为田径场,四周全部看台可容纳观众35000余人,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运动场。
建造背景
1949年之前,中国共举行过七届全国运动会。1930年,自第四届全国运动大会召开之后,蒋介石提出要在南京兴建一座大规模的中央体育场,作为以后召开全国运动大会的基地。
1930年4月,国民政府为筹备1931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运动大会,组织了筹备委员会,指派林森、何应钦、朱培德、宋子文、王正廷、蒋梦麟、刘瑞恒、吴铁城、魏道明九人为筹备委员,并公推林森为常务委员,主持会务;以陵园管理委员会总务处长夏光宇为主任干事,负责具体事务。筹委会拟建造一座体育场,经国务会议指定,以
中山陵园界内、
灵谷寺南部1200亩土地为全运会体育场场址,这就是后来的中央体育场。
历史沿革
体育场兴建之前,这是一片荒芜之地,地面崎岖不平,民坟荒冢比比皆是。1930年5月,全运会筹委会会同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及参谋本部陆地测量局,对全运会场址进行测量,并招标迁移了地面上的坟冢。全部土方工程由新记公司承包,耗资5.64万元。同时,筹委会延请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杨廷宝等建筑师设计绘图。9月,建筑图样绘制完毕。
1931年2月,筹委会对建筑工程进行招标,利源建筑公司以84.9301万元的报价中标承建(设备不算在内)。利源建筑公司中标后,因限期短促,立即开工。这年的5月10日上午10时,举行了隆重的奠基礼,蒋介石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以及国民会议代表约三四百人出席了奠基仪式,蒋介石在典礼上发表讲话说:“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育尤为重要。”奠基处设在田径赛场司令台左方,在距地面约二米处置奠基石一块,上刻“中华民国二十年五月十日中央体育场奠基纪念”二十个鎏金大字;另置铁匣子一个,内放大会筹备经过报告、各项体育运动规则、全场图样,以及《申报》、《中央日报》、《新京日报》等报纸各一份。为了使全运会能在10月10日这一天如期举行,利源建筑公司共动用了三千名工人,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在8月底之前各项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工程总造价一百四十余万元。
中央体育场建成后,原定于1931年10月10日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由于受到17省水灾和·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未能如期举行。
1933年10月10日,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的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在中央体育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央体育场建成后举办的首次运动会。当时,全国有33个单位参加,各省市选派的运动员超过2697人,一时盛况空前。在这次运动会上,运动员共打破21项田径、4项游泳全国纪录,上海代表队获得这届全国运动会的奖牌总数第一名。引人注目的是,东北运动员刘长春分别以10秒7和22秒1的优异成绩创造了100米和200米两项短跑全国最好纪录,而这两项纪录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打破。尤为感人的一幕是在东北沦陷区内,曾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著名短跑名将刘长春等人,历经无数艰辛,从日寇铁蹄下的家乡入关赶来参加运动会。开幕式上他们致誓词:·我们心目中共同竞争的锦标是恢复东北各省的地图颜色。“看台上观众们群情激奋。
抗战结束后,南京中央体育场曾被选为申办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但最终因为战火,奥运梦想没有在这里实现。
1992年,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中央体育场游泳池被拆除,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室内游泳馆,并保留了当年的建筑和泳池。
2003年,中央体育场篮球场被拆除,后改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室内网球馆。
2006年,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由于长时间被民居湮没,棒球场仅存的两座牌坊被发现。
2017年,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18年6月,中央体育场旧址群体建筑之国术场的修缮工程开始。
主要建筑
中央体育场充分利用四周高、中间平旷的地势,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和建设,各项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育场分为田径赛场、游泳池、棒球场、篮球场(与排球场合用)、国术场和网球场六个部分,另外还有跑马场、足球场等。各场皆有看台,总共可容观众六万余人,当时堪称“远东第一”。
田径场
田径场是中央体育场的主要建筑,位于全场东南方。平面呈椭圆形,南北走向,占地面积约77亩。周围是看台,中间是田径场。田径场长300米,宽130米,内设10米宽的500米跑道一圈,13米宽的200米直道二条。跑道南北端设有篮球场和网球场。跑道内侧设有标准足球场,以及跳高、跳远、投掷等田径赛场;跑道两端,设有网球、排球及篮球等田径赛场,以备各项运动决赛可以同时在运动场内举行。场地南北两端,各有一根数丈高的旗杆,用于悬挂国旗。田径场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场地四周为看台,可容三万五千余名观众。大门位于赛场东西两侧,各筑门楼一座。西门楼上为司令台,设有播音机和水箱;楼下为办公室。东门楼上为特别看台,与司令台遥遥相对。东西门楼均为一座中国传统牌楼式建筑,面阔九间,高三层,上部装饰有八个云纹望柱头和七个小牌坊屋顶,门楼上朝向赛场的一面盖有梁板式的钢筋混凝土雨篷,两侧设有男女休息室和男女盥洗室。从赛场外部看,门楼下面有三个大小相同的拱形门,门高5.5米;从赛场内部看,门楼下部只有一个长方形的门;在内外门之间,是一个长15.2米、宽12.2米的大穿堂,其左右建有办公室、裁判员休息室和新闻记者休息室。在东、西、南三面看台之下,建有运动员宿舍及浴室、厕所等,可容2700人居住。惟独北面看台利用天然地势依山而建。它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田径赛场。
游泳池
游泳池位于田径赛场的西北面。其入口处是一座中国古典宫殿式的建筑,面朝西南。该建筑平面为长方形,长26.28米,宽13.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庑殿顶,屋面覆琉璃筒瓦,雕梁画栋。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地上一层中间为办公室,东南部是男子更衣室、厕所和淋浴室,西北部是女子更衣室、厕所和淋浴室;地下一层为滤水器房和锅炉房。建筑物的正前方为游泳池,游泳池一切设备在当时均堪称一流。游泳池为长方形,长50米,宽20米,设有9条泳道,可供9人同时参加比赛。池底呈坡状,最浅处为1.2米,最深处为3.3米,可供跳台跳水之用。池壁和池底贴有白色瓷砖。四壁装有水内电灯32盏。游泳池的东南、西北两面为普通看台,西南面为特别看台,可容观众四千人。游泳池历经六十余年的日晒水浸,至今没有发生过渗漏。
棒球场
棒球场位于田径赛场的北面,游泳池的东面,平面形似折扇,依山而筑,三面设有看台,可容四千余人。场内有运动员休息室。场地四周设有铁丝网墙。场外设有二座正方形售票亭,辟有两个门通向场内。
篮球场
篮球场位于田径场的西面,南与国术场相望。平面呈长八角形。利用原有地势挖成盆形,盆底作为球场,场址中央用光滑木板铺成,四周顺着升起的地势筑成水泥看台,可容观众五千余人。正门朝南,入口处为一平台,其上建有一座三开间的牌坊,云纹望柱头,平台四周以及正门入口处的台阶两侧,围以水泥假石雕纹栏杆。平台之下为运动员入场通道,两侧为运动员更衣室及厕所等。入场口挂有记分牌。在篮球场的看台之上,为八角形的环场通道,通道除南面外,每一边都建有一二座单开间牌坊,作为观众疏散口标志。在篮球场外还建有六座正方形的售票亭。
国术场
国术场位于田径场的西面,篮球场的正南面,平面呈正八角形,使四周视距相等,最远视距18.2米,满足国术比赛适宜近距离观看的要求。整个场地形似一个盆地,场上铺满黄土。正门朝北,迎着正门拾级而上,有一座牌坊与篮球场相呼应。经牌坊达大平台,平台上陈列着各种武术器械,平台下建有办公室、运动员更衣室和厕所等。平台上的牌坊为三开间的牌坊,造型与篮球场的牌坊相同。平台四周围以水泥假石雕纹栏杆。除正门一面外,其余七面均为看台,可容观众五千四百余人。看台之上设有环场通道。看台的八角均设有进出口通道。场外四周设有四座正方形售票亭。
网球场
网球场位于田径场西南面,与篮球场、国术场同在一条轴线上。整个场地分三个部分,共有16个分赛场,每一赛场均设有高高的铁丝网。四周设看台,可容观众一万余人。在场地南面高地上,建有一座中国古典式建筑,作为更衣室、浴室、厕所和休息室。
跑马场
跑马场位于篮球场的西面,平面为椭圆形,长度超过田径赛场的一倍,宽度与田径赛场相当,跑道略高起,四周仅围以木栏。场中辟有足球场,并置有木看台一排。
中央体育场在建筑功能上吸收了西方体育场的先进经验,因而布局合理,场地开阔;而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牌楼及细部装饰,因此整组建筑显得坚固壮观、协调统一。它在当时国内建筑界具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