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学会(英文名称:China Railway Society,缩写为:CRS)成立于1978年4月1日,是由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注册,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双重领导,是由铁道科学技术工作者和铁道科学技术相关单位、组织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的学术性社会团体组织。
发展历程
1978年4月1日,中国铁道学会成立。
1979年11月16至23日,中国铁道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1984年1月,中国铁道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1996年3月27日,中国铁道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2008年11月7日,中国铁道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8年年会在北京召开。
2017年1月4日,中国铁道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023年6月10日,中国铁道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如下: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五、拟定学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六、决定终止事宜;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同意方能生效。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但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决定名誉职务人选;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同意方能生效。
理事会每年应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由单位推荐的理事因工作变动等原因,离开当选理事时的工作单位或不能履行理事职责的,办理辞去理事职务的手续,由原当选理事工作单位提出人选,经理事会批准即可替补。
学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人数不超过理事人数的三分之一。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二十四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同意后,方能生效。
常务理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由单位推荐的常务理事因工作变动等原因,离开当选常务理事时的工作单位或不能履行常务理事职责的,办理辞去常务理事职务的手续,由原当选常务理事的工作单位提出人选,经常务理事会批准即可替补。
据2023年6月学会官网数据,中国铁道学会设立6个工作机构(委员会)、26个分支机构。
组织会员
据2023年6月学会官网数据,中国铁道学会有个人会员6.7万多名,其中高级会员213名、单位会员244个。
学会会员分为: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分为普通会员、学生会员、高级会员、港澳台及华侨会员和外籍会员。省、自治区、直辖市铁道学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可申请成为中国铁道学会的单位会员。
普通会员
一、条件:凡承认学会章程,有加入学会意愿,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入会:
1.具有工程师、讲师、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技师等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科技人员,或具有相当该专业技术资格的其他科技人员;2.在铁道科技工作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3.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科技人员;4.热心和积极支持学会工作并从事铁道科技组织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
二、入会手续:自己提出入会申请,经学会会员两人介绍,报学会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铁道学会(以下简称省级学会)进行资格审查,经学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颁发统一印制的会员证。
三、权利: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优先参加学会活动,优惠获得学会组织编印出版的资料和其他服务;3.对学会工作有批评建议和监督权;4.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四、义务:1.遵守学会章程,执行学会决议;2.完成学会所委托的工作,向学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3.维护学会的合法权益;4.按规定交纳会费。
学生会员
一、条件:凡承认学会章程,有加入学会意愿,在高等院校攻读铁道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成绩优秀、品行良好,热心参与铁道科技活动的在校本科生,可申请入会。
二、入会手续:自己提出入会申请,经学会会员两人介绍,报学会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铁道学会(以下简称省级学会)进行资格审查,经学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后,颁发统一印制的会员证。
三、学生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普通会员。
高级会员
一、条件:凡取得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资格),及获得博士学位的学会会员,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学在学术界、工程界或学科领域内有重要贡献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2.曾获中国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学会科技成果奖、省(部、委)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在中国国内外发表过重要论文或著作;4.曾任学会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省级学会的理事(委员),或从事学会活动多年,并对学会有重要贡献。5.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解决铁路运输生产中实际技术难题能力的高级技师。
二、入会手续:自己提出申请,由学会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省级学会推荐,或者学会两位高级会员介绍,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由学会颁发高级会员证书。
三、高级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同普通会员,并享受学会对高级会员提供的其他服务。
单位会员
一、条件:凡和学会业务范围有关,具有一定科技力量的科研、生产、设计、教学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以及依法成立的学术性、行业性社会团体,在铁道行业技术和学科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并承认学会章程、积极支持学会活动者,可作为学会单位会员。
二、入会手续:单位提出申请,经学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并由学会颁发单位会员证书。
三、权利: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优先参与学会的有关活动;3.优惠获学会组织编印出版的资料和其他服务;4.对学会工作有批评建议和监督权;5.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四、义务:1.遵守学会章程,执行学会决议;2.接受并完成学会委托的工作;3.协助开展有关的学会活动;4.按期缴纳会费。
外籍会员
一、条件:在学术上有较高成就,对中国友好并愿意与学会联系、交往和合作的外籍铁道科技工作者。
二、入会手续:自己提出申请,报学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并报中国科协备案后,颁发外籍会员证书。学会接纳外籍会员的申请,根据以下方式之一:
1.学会两名会员介绍;2.学会各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或省级学会推荐;3.持有与学会签订合作协议的外籍学会的会员证明;4.学会与外国学会签订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双方互赠指定人员会籍。
三、权利:1.优先应邀参加学会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学术活动,酌情减收会议注册费;2.优惠取得学会的有关学术资料,可在学会刊物上发表符合该刊宗旨的学术论文;3.来华访问、旅行,从事学术、经济等活动时,取得学会力所能及的协助;4.对学会工作有建议权和批评权。
四、义务:1.接受学会委托的工作;2.对学会在外籍会员所在国和地区从事的学术活动提供协助;3.按期缴纳会费。
港澳台及华侨会员
居住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侨居国外的铁道科技工作者,可申请成为学会会员,其入会条件、手续、权利与义务均参照外籍会员办理。
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按会费标准及缴纳办法规定缴纳会费。
对铁道科学技术和学会工作有重大贡献的会员,经学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通过,可授予荣誉称号。
外籍专家、学者,对铁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较高学术威望,热心参加学会活动的,经学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可授予荣誉会员称号。
各类会员要求退会,应书面通知学会,并向学会交回会员证。
各类会员如果一年不交纳会费,或不参加学会组织的活动,视为自动退会。
会员有严重违反该章程的行为,经该会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取消会籍。凡被中国国家法律剥夺政治权利者,会籍自然取消。
业务资产
一、开展中国国内铁道及城市轨道交通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思想,举办相关学术会议、调查研究和考察活动;
二、开展国际铁道及城市轨道交通科技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依据有关规定,组织举办铁道及城市轨道交通科学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讲座及科技人员的出国考察、培训等活动,承办铁道科技成果展;
三、举办铁道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活动,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开展铁道行业的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四、开展铁道科技决策咨询,提供政策建议,接受委托,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中介等工作;
五、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委托,开展铁道行业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资格认证、技术咨询与评估、团体标准制定等工作;
六、编辑、出版、发行铁道科技期刊、书籍、论文集及其它科技文献资料;
七、按照规定经批准,表彰、奖励铁道科技活动中的优秀科技成果及科技工作者,推荐优秀科技人才;
八、组织会员参加有益的活动,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建议和呼声;
九、接受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会费;
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活动交流
2019年11月21日,由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铁路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铁道行业内智库、企业、高校等单位的领导和科技工作者、世界银行代表等共300多人出席了该次论坛。
2020年10月23日,第二届中国铁路发展论坛在北京丰台开幕,该届论坛的主题是“轨道交通智能化”,旨在提升轨道交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服务经济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2022年11月17至18日,由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中国铁道学会、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铁路发展论坛在犀浦校区举办。该届论坛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举行,线下设北京与成都两个会场,《人民铁道》《铁道学报》《中国铁路》《高铁铁路技术》等媒体支持,线上有近万人参与。
学术期刊
《
铁道学报》是中国铁道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铁道运输、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化、铁道通信信号、信息化、铁道工程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综述等,注重论文的科学性与创造性。适合从事与关心轨道交通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专家和领导干部阅读参考。
《
铁道工程学报》创建于1984年,系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是面向铁道工程理论研究(包括施工技术)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铁路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城市轨道工程、地质与路基、爆破技术、房建技术、电气化技术、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以及与铁路工程建设相关学科等技术论文。
《
电气化铁道》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创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注册登记并在中国国内外发行的全国性科技期刊,并由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维普网全文收录。
《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系中南大学组建后,由原《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创立,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和中国铁道学会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反映中国铁道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重点介绍铁路重大工程中的科技成果和国际上铁道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主要刊登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隧道工程、防灾工程、机车车辆、铁路交通设备工程、制冷空调、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工程、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奖项设置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作贯彻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创新,鼓励攀登科技高峰,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和谐铁路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加速铁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国和谐铁路在建设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起到积极的科技支撑作用。
2002年,中国铁道学会、原铁道部人事司、科技司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设立了“
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并负责组织其评审工作。截至2017年,共表彰奖励990名铁道工程师。
科普教育
2022年9月19日,由中国铁道学会、铁科院集团公司、中国铁道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22年全国铁路科普日主场活动暨全国铁路科普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旨在学习贯彻《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普及铁路科学知识,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科学素养,推动铁路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2022年5月,按照《中国铁道学会关于第二批“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名单的公示》,16家单位认定为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铁道学会的会徽是以铁路路徽为基础图形,以蓝色地球造型为背景,以深蓝色为整体色调,由中国铁道学会中文和英文全称环绕所组成的图案。象征学会是连接世界和中国铁路创新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体现学会作为铁道行业科技社团,团结联系铁路科技工作者服务铁路创新发展的基本属性。
学会宗旨
学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遵守社会道德风尚,自觉加强诚信自律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路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团结和组织铁道科技工作者,促进铁道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铁道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铁道科技人才的成长和进步,促进铁道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会员和铁道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服务,把铁道科学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