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
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概念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应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方面有显著特征,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以及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
特点
一是活态性:这些系统历史悠久,仍然具有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是农民生计保障和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是适应性:这些系统随着自然条件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系统稳定基础上因地、因时地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调整,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智慧。
三是复合性:这些系统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还包括那些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以及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四是战略性:这些系统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解决贫困等重大问题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是多功能性:这些系统或兼具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
六是濒危性:由于政策与技术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造成这些系统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会产生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业技术知识丧失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风险。
背景介绍
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的农业文化典范,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为加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全面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
意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是农业系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不但对弘扬中华农业文化,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可以实现 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一)开展此项工作是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农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业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农业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二)开展此项工作是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之根基,是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深入发掘这其中的精粹和重要遗产并以动态保护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够向社会公众宣传农业文化的精髓及承载于其上的优秀哲学思想,进而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认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开展此项工作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产经验、传统技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可以提供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先进理念。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可以促进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增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四)开展此项工作是丰富休闲农业发展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许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系统,又是重要的文化和景观资源。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在保护的基础上,将农业文化宣传展示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既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资源载体,为遗产保护提供资金、人力支持,又能有效带动遗产地农民的就业增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任务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要以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核心,以筛选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重点,不断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和社会功能,并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探索开拓动态传承的途径、方法,努力实现文化、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逐步形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机制,为繁荣农业农村文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作出积极的贡献。从2012年开始,每两年发掘和认定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标准
历史性
1.历史起源:指系统所在地是有据可考的主要物种的原产地和相关技术的创造地,或者该系统的主要物种和相关技术在中国有过重大改进。
2.历史长度:指该系统以及所包含的物种、知识、技术、景观等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至少有100年历史。
系统性
1.物质与产品:指该系统的直接产品及其对于当地居民的食物安全、生计安全、原料供给、人类福祉方面的保障能力。基本要求:具有独具特色和显著地理特征的产品。
2.生态系统服务:指该系统在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价值。基本要求:至少具备上述两项功能且作用明显。
3.知识与技术体系:指在生物资源利用、种植、养殖、水土管理、景观保持、产品加工、病虫草害防治、规避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的知识与技术,并对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以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基本要求:知识与技术系统较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4.景观与美学:指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生存智慧,具有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力的景观生态特征,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有较高价值。基本要求: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一定的休闲农业发展潜力。
5.精神与文化:指该系统拥有文化多样性,在社会组织、精神、宗教信仰、哲学、生活和艺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文化传承与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基本要求: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持续性
1.自然适应:指该系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所表现出的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的恢复能力。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2.人文发展:指该系统通过其多功能特性表现出的在食物、就业、增收等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能力。基本要求:能够保障区域内基本生计安全。
濒危性
1变化趋势:指该系统过去50年来的变化情况与未来趋势,包括物种丰富程度、传统技术使用程度、景观稳定性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程度。基本要求:丰富程度处于下降趋势。
2胁迫因素:指影响该系统健康维持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等自然因素和城市化、工业化、农业新技术、外来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多少和强度。基本要求:受到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
示范性
1.参与情况:指系统内居民的认可与参与程度,需要有公示及反馈信息。基本要求:50%以上的居民支持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2.可进入性:指进入该系统的方便程度与交通条件。基本要求:进入困难较少。
3.可推广性:指该系统及其技术与知识对于其他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基本要求: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保障性
1.组织建设: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领导机构与管理机构。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和人员。
2.制度建设: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制定的《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完成情况,要求包括明确的政策措施、监督和奖惩手段等。基本要求:基本完成《保护与发展管理办法》制定工作。
3.规划编制:指针对农业文化遗产所编制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完成情况,要求包括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变化、现状与价值的系统分析,提出明确的保护目标、相应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
历届批次
2021年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认定山西阳城蚕桑文化系统等21项传统农业系统(其中20个新增项目,1个扩展项目)为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已认定了六批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3年6月1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农业农村部对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进行公示。经过市县申报、省级推荐、司局初审和专家评议,全国50项传统农业系统拟认定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疆叶城核桃栽培系统以及新疆昭苏草原马牧养系统2项入选。
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认定50项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省的“福建长乐番薯种植系统”“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入选。
第七批
1.北京怀柔板栗栽培系统
2.北京门头沟京白梨栽培系统
3.河北赵县古梨园
4.河北涿鹿龙眼葡萄栽培系统
5.河北泊头古桑林
6.山西浑源恒山黄芪栽培系统
7.山西长治党参栽培系统(长治市平顺县、壶关县)
8.内蒙古库伦荞麦旱作系统
9.辽宁西丰梅花鹿养殖系统
10.吉林长白山人参栽培系统(通化市集安市、白山市抚松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11.上海金山蟠桃栽培系统
12.江苏吴中传统水生蔬菜栽培系统
13.江苏吴江基塘农业系统
14.浙江吴兴溇港圩田农业系统
15.浙江东阳元胡水稻轮作系统
16.浙江天台乌药林下栽培系统
17.安徽义安凤丹栽培系统
18.安徽青阳九华黄精栽培系统
19.安徽歙县梯地茶园系统
20.福建长乐番薯种植系统
21.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
22.江西湖口大豆栽培系统
23.山东昌邑山阳大梨栽培系统
24.山东平邑金银花—山楂复合系统
25.山东临清黄河故道古桑树群
26.河南宁陵黄河故道古梨园
27.河南林州太行菊栽培系统
28.湖北秭归柑橘栽培系统
29.湖北京山稻作文化系统
30.湖北咸宁古桂花树群
31.湖南洪江山地香稻栽培文化系统
32.广东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
33.广东南雄水旱轮作系统
34.广东饶平单丛茶文化系统
35.广西永福罗汉果栽培系统
36.广西苍梧六堡茶文化系统
37.海南白沙黎族山兰稻作文化系统
38.重庆江津花椒栽培系统
39.重庆荣昌猪养殖系统
40.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
41.四川高坪蚕桑文化系统
42.四川筠连山地茶文化系统
43.贵州兴仁薏仁米栽培系统
44.西藏芒康葡萄栽培系统
45.西藏工布江达藏猪养殖系统
46.陕西府谷海红果栽培系统
47.青海三江源曲麻莱高寒游牧系统
48.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农业系统(石嘴山市平罗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卫市沙坡头区)
49.新疆叶城核桃栽培系统
50.新疆昭苏草原马牧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