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的代表作
钱穆的代表作。作者自1931年秋始任教北京大学,即为学生讲近三百年学术史,边讲边撰,反复修订,首尾5年成书。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在学术界产生过较大影响。全书除自序和首章引论外,以13章分论明季至清末学术思想史上的主要思潮、流派、人物的主要学术思想及其相互关系。论述对象有:黄宗羲(附陈确、潘平格、吕留良),王夫之,顾炎武(附马驌),颜元、李塨,阎若璩、毛奇龄(附姚际恒、冯景、程廷祚、胡渭、顾祖禹),李绂(附万字兆、王白田、朱泽沄、全祖望、蔡上翔),戴震(附江永、惠栋、程瑶田),章学诚(附袁枚、汪中),焦循、阮元、凌廷堪(附许宗彦、方东树),龚自珍(附庄存与、庄述祖、刘逢禄、宋翔凤、魏源、戴望、沈垚、潘德舆),曾国藩(附罗泽南),陈澧(附朱一新),康有为(附朱次琦、廖平、谭嗣同)等。书末附表以编年体例介绍300年主要学术活动。
钱穆反对宋学与清学的二元分割论,详论明季和有清一代学术与宋学的内在联系,指出明清之际学术的源头乃宋学精神。宋学精神就是“道德仁义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的精神,其革新政令、创通经义之所寄,则在书院。宋元明三朝600年学术与书院兴衰息息相关,而以东林为殿。而明清之际学者则源于东林。阳明学继朱子(见朱熹)而有变异,东林学继阳明而有变异。在“无善无恶性之体”、“工夫与本体”、“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诸问题上,东林诸儒颇欲挽王学末流之弊而有自王返朱之倾向,其气节操守和避虚归实,重在实行之实学精神,不仅启导清初遗老,而且启导乾嘉朴学。
作者精于考据,忠实史实、史料,爬梳论主精华,述介论主主要学术精义,尤其能注意论主对宋明学术某派、某论之批判继承的关系,又能准确抉发论主之师承流派和理论渊源,以及论主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批评,使读者对整个17~19世纪的中国学术史及其流变有全面的了解,亦对此间杰出人物之个案有深切的认识。由于本书史料准确,论证严谨,因此,迄今为止,仍为研究这一断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书。其中关于宋明义理与清代考据之学(即宋汉之间)和今古文经学之间的关系,关于经学与理学、与史学之关系,关于程朱陆王学术在清代的发展,关于实学思潮,关于乾嘉朴学内部的分歧等等,作者都有不同于流俗的见解。此书现有台湾商务印书馆印本和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3 06:0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