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201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是2014年12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振鹤、胡阿祥、孔祥军、徐成。
内容简介
本卷旨在通过对传世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的精细考证、系统分析,并充分吸取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三国两晋南朝之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进行全面讨论,对三国两晋南朝之政区建置,包括政区沿革、领属关系、治所变迁、境域盈缩以及置废并析诸般情形,作尽可能详尽的复原。
本卷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学术回顾、文献资料、基本思路、核心理论、关键原则等问题,置于“绪言”中加以说明;“结语”则从宏观的视角,统合政区制度与政区建置二者,归纳现象、指陈规律、思考利弊得失,并就相关的政治地理问题,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地理研究”开题。 本卷的主体撰述,分为十编。
图书目录
绪言
一、相关概念
二、学术回顾
三、文献资料
四、基本思路与核心理论
五、关键原则
六、“理解的同情”
第一编 三国两晋南朝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概述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朝之疆域变迁
第一节 三国疆域变迁
一、曹魏疆域
二、蜀汉疆域
三、孙吴疆域
第二节 西晋疆域变迁
第三节 东晋南朝疆域变迁
一、东晋疆域
二、刘宋疆域
三、萧齐疆域
四、萧梁疆域
五、陈朝疆域(附后梁疆域)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朝疆域变迁的分析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朝之政区制度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朝的府州郡县乡里制度
一、都督与都督府
二、州与刺史
三、郡、国与太守、内史、相
四、县与令、长、相
五、乡里与乡里吏
第二节 三国比于郡县的尉部
一、诸部都尉、属国都尉、典农校尉: 比郡的尉部
二、典农都尉、屯田都尉: 比县的尉部
三、西晋废尉部为郡县
第三节 三国、东晋南朝的遥领与虚封
一、三国的遥领与虚封
二、东晋南朝的遥领与虚封
三、遥领、虚封所见之正统观念及实践
第四节 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
一、侨州郡县的产生背景与成立原因
二、侨州郡县的设立情形及其分析
三、侨州郡县与侨籍的整理: 土断
四、侨州郡县的地理分布
第五节 东晋南朝的双头州郡
一、双头州郡的概念
二、双头州郡的种类与名称
三、双头州郡的设置与判断
四、双头州郡的设置原因
第六节 南朝的宁蛮府、左郡左县、俚郡僚郡
一、宁蛮府、左郡左县、俚郡僚郡一览
二、蛮、左、俚、僚试释
三、宁蛮府
四、左郡左县、俚郡僚郡
第二编 三国两晋南朝都督区
本编凡例
第一章 三国都督区
第一节 曹魏都督区
一、州以上都督区
二、郡以上都督区
三、郡以下都督区
第二节 蜀汉都督区
一、郡以上都督区
二、郡以下都督区
第三节 孙吴都督区
一、州以上都督区
二、郡以上都督区
第二章 西晋都督区
第一节 州以上都督区
第二节 郡以上都督区
第三节 郡以下都督区
第三章 东晋都督区
第一节 州以上都督区
第二节 郡以上都督区
第四章 南朝宋、齐都督区
第一节 州以上都督区
第二节 郡以上都督区
第五章 南朝梁、陈都督区
第一节 州以上都督区
第二节 郡以上都督区
第三编 三国诸州郡县沿革
本编凡例
第一章 曹魏诸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司隶部沿革
第二节 豫州沿革
第三节 冀州沿革
第四节 兖州沿革
第五节 徐州沿革
第六节 扬州沿革
第七节 青州沿革
第八节 荆州沿革
第九节 雍州沿革
第十节 凉州沿革
第十一节 并州沿革
第十二节 幽州沿革
第十三节 梁州沿革
第十四节 益州沿革
附 公孙氏所领诸郡沿革
第二章 蜀汉诸州郡县沿革
益州沿革
第三章 孙吴诸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扬州沿革
第二节 荆州沿革
第三节 交州沿革
第四节 广州沿革
第四章 三国诸州郡县各断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第一节 曹魏黄初二年、蜀汉章 武元年、孙吴建安二十六年的行政区划
一、曹魏黄初二年(221)的州郡诸县
二、蜀汉章 武元年(221)的州郡诸县
三、孙吴建安二十六年(221)的州郡诸县
第二节 曹魏景初三年、蜀汉延熙二年、孙吴赤乌二年的行政区划
一、曹魏景初三年(239)的州郡诸县
二、蜀汉延熙二年(239)的州郡诸县
三、孙吴赤乌二年(239)的州郡诸县
第三节 曹魏景元三年、蜀汉景耀五年、孙吴永安五年的行政区划
一、曹魏景元三年(262)的州郡诸县
二、蜀汉景耀五年(262)的州郡诸县
三、孙吴永安五年(262)的州郡诸县
第四编 西晋诸州郡县沿革
本编凡例
第一章 西晋诸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司州沿革
第二节 兖州沿革
第三节 豫州沿革
第四节 冀州沿革
第五节 幽州沿革
第六节 平州沿革
第七节 并州沿革
第八节 雍州沿革
第九节 凉州沿革
第十节 秦州沿革
第十一节 梁州沿革
第十二节 益州沿革
第十三节 宁州沿革
第十四节 青州沿革
第十五节 徐州沿革
第十六节 荆州沿革
第十七节 扬州沿革
第十八节 湘州沿革
第十九节 江州沿革
第二十节 交州沿革
第二十一节 广州沿革
第二章 西晋诸州郡县各断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第一节 西晋太康二年(281)的行政区划
第二节 西晋永兴元年(304)的行政区划
第五编 东晋实州郡县沿革
本编凡例
第一章 东晋实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扬州沿革
第二节 徐州沿革
第三节 北徐州沿革
第四节 兖州沿革
第五节 豫州沿革
第六节 青州沿革
第七节 司州沿革
第八节 北雍州沿革
第九节 荆州沿革
第十节 湘州沿革
第十一节 江州沿革
第十二节 梁州沿革
第十三节 益州沿革
第十四节 宁州沿革
第十五节 安州沿革
第十六节 广州沿革
第十七节 交州沿革
第二章 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实州郡县行政区划
第六编 南朝宋实州郡县沿革
本编凡例
第一章 南朝宋实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扬州沿革
第二节 东扬州沿革
第三节 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四节 南徐州沿革
第五节 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六节 徐州沿革
第七节 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八节 东徐州沿革
第九节 兖州沿革
第十节 豫州沿革
第十一节 南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十二节 青州沿革
第十三节 东青州沿革
第十四节 司州沿革
第十五节 荆州沿革
第十六节 郢州沿革
第十七节 湘州沿革
第十八节 雍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十九节 江州沿革
第二十节 梁州沿革
第二十一节 益州沿革
第二十二节 宁州沿革
第二十三节 广州沿革
第二十四节 交州沿革
第二十五节 越州沿革
第二十六节 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二章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实州郡县行政区划
第七编 南朝齐实州郡县沿革
本编凡例
第一章 南朝齐实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扬州沿革
第二节 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三节 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四节 南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五节 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六节 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七节 冀州所辖实县沿革
第八节 青州所辖实县沿革
第九节 江州沿革
第十节 广州沿革
第十一节 交州沿革
第十二节 越州沿革
第十三节 荆州沿革
第十四节 巴州沿革
第十五节 郢州沿革
第十六节 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十七节 雍州所辖实郡沿革
第十八节 宁蛮府沿革
第十九节 湘州沿革
第二十节 梁州沿革
第二十一节 益州沿革
第二十二节 宁州沿革
第二章 南朝齐建武四年(497)实州郡县行政区划
第八编 南朝梁实州郡县沿革
本编凡例
第一章 南朝梁实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江表诸州
一、扬州沿革
二、吴州沿革
三、东扬州沿革
四、震州沿革
五、婺州沿革
六、东嘉州沿革
七、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八、江州沿革
九、西江州沿革
十、南江州沿革
十一、豫州沿革
十二、宁州沿革
十三、吴州沿革
十四、高州沿革
附江表诸实县存考
第二节 淮南诸州
一、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二、泾州沿革
三、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四、西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五、南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六、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七、南谯州所辖实郡沿革
八、晋州沿革
九、西晋州沿革
十、东晋州沿革
十一、湘州所辖实郡沿革
十二、霍州沿革
十三、安丰州沿革
十四、义州沿革
十五、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十六、安州沿革
十七、建州沿革
十八、光州沿革
十九、朔州沿革
二十、郢州沿革
附 淮南诸实县存考
第三节 淮北诸州
一、武州沿革
二、西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三、东徐州沿革
四、谯州沿革
五、仁州沿革
六、睢州沿革
七、潼州沿革
八、陈州沿革
九、青、冀二州所辖实郡沿革
十、南、北二青州所辖实郡沿革
十一、汴州沿革
附 淮北诸实县存考
第四节 河南诸州
一、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二、滇州沿革
三、西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四、淮州沿革
五、殷州沿革
六、南荆州沿革
附 河南诸实县存考
第五节 江汉诸州
一、鲁州沿革
二、楚州沿革
三、华州沿革
四、荆州沿革
五、宜州沿革
六、西荆州沿革
七、郢州沿革
八、沙州沿革
九、隽州沿革
十、新州沿革
十一、交州沿革
十二、梁州沿革
十三、北新州沿革
十四、土州沿革
十五、富州沿革
十六、洄州沿革
十七、泉州沿革
十八、豪州沿革
十九、巴州沿革
二十、武州沿革
二十一、卢州沿革
二十二、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二十三、南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二十四、应州沿革
二十五、北郢州沿革
二十六、定州沿革
二十七、沙州沿革
二十八、北江州沿革
二十九、齐州沿革
三十、德州沿革
三十一、湘州所辖实郡沿革
三十二、雍州所辖实郡沿革
三十三、宛州沿革
三十四、宁蛮府沿革
三十五、郧州沿革
附 江汉诸实县存考
第六节 岭南诸州
一、广州沿革
二、瀛州沿革
三、新州沿革
四、高州沿革
五、成州沿革
六、合州沿革
七、建州沿革
八、双州(泷州)沿革
九、崖州沿革
十、石州沿革
十一、东宁州沿革
十二、龙州沿革
十三、静州沿革
十四、南定州沿革
十五、桂州沿革
十六、庐州沿革
十七、交州沿革
十八、兴州沿革
十九、爱州沿革
二十、黄州沿革
二十一、利州沿革
二十二、明州沿革
二十三、德州沿革
二十四、安州沿革
二十五、越州沿革
二十六、罗州沿革
二十七、衡州沿革
二十八、东衡州沿革
附 岭南诸实县存考
第七节 沅湘诸州
一、湘州沿革
二、罗州沿革
三、营州沿革
四、郴州沿革
附 沅湘诸实县存考
第八节 巴汉诸州
一、北梁州沿革
二、东梁州所辖实郡沿革
三、南梁、北巴州沿革
四、黎州沿革
五、直州沿革
六、南洛州沿革
七、洵州沿革
八、岐州沿革
九、绥州沿革
十、兴州沿革
十一、北益州沿革
十二、华州沿革
十三、巴州沿革
十四、东巴州沿革
十五、渠州沿革
十六、邻州沿革
十七、万州沿革
十八、并州沿革
十九、叠州沿革
二十、安州沿革
附 巴汉诸实县存考
第九节 蜀中(含南中)诸州
一、益州沿革
二、东益州沿革
三、楚州沿革
四、戎州沿革
五、信州沿革
六、新州沿革
七、青州沿革
八、江州沿革
九、泸州沿革
十、邛州沿革
十一、西益、潼二州沿革
十二、绳州沿革
十三、巂州沿革
十四、宁州沿革
十五、南宁州沿革
附 蜀中(含南中)诸实县存考
第二章 南朝梁中大同元年(546)实州郡行政区划
一、江表诸州
二、淮南诸州
三、淮北诸州
四、河南诸州
五、江汉诸州
六、岭南诸州
七、沅湘诸州
八、巴汉诸州
九、蜀中(含南中)诸州
第九编 南朝陈实州郡县沿革
本编凡例
第一章 南朝陈实州郡县沿革
第一节 江表诸州
一、扬州沿革
二、吴州沿革
三、东扬州沿革
四、缙州沿革
五、丰州沿革
六、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七、南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八、北江州所辖实郡沿革
九、吴州沿革
十、江州沿革
十一、高州沿革
十二、宁州沿革
第二节 淮南、淮北诸州
一、晋州沿革
二、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三、义州沿革
四、北兖州所辖实郡沿革
五、南谯州所辖实郡沿革
六、合州沿革
七、安州沿革
八、沅州沿革
九、冀州所辖实郡沿革
十、南、北二青州所辖实郡沿革
十一、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十二、仁州沿革
十三、司州所辖实郡沿革
十四、霍州沿革
十五、谯州沿革
十六、元州沿革
十七、北徐州所辖实郡沿革
十八、潼州沿革
十九、豫州所辖实郡沿革
二十、永州沿革
二十一、建州沿革
二十二、朔州沿革
二十三、光州沿革
二十四、定州沿革
二十五、蕲州沿革
二十六、沔州沿革
第三节 沅湘诸州
一、郢州沿革
二、巴州沿革
三、湘州沿革
四、武州沿革
五、沅州沿革
六、荆州沿革
七、南荆州所辖实郡沿革
八、信州沿革
第四节 岭南诸州
一、广州沿革
二、新州沿革
三、高州沿革
四、南合州沿革
五、罗州沿革
六、越州沿革
七、兴州沿革
八、桂州沿革
九、东衡州沿革
十、西衡州沿革
十一、东宁州沿革
十二、成州沿革
十三、静州沿革
十四、建州沿革
十五、双州(泷州)沿革
十六、石州沿革
十七、南定州沿革
十八、安州沿革
十九、龙州沿革
二十、崖州沿革
二十一、宜州沿革
二十二、黄州沿革
二十三、利州沿革
二十四、明州沿革
二十五、交州沿革
二十六、爱州沿革
二十七、德州沿革
第二章 南朝陈祯明二年(588)实州郡县行政区划
一、江表诸州
二、沅湘诸州
三、岭南诸州
附一 后梁政区沿革
一、雍州所辖实郡沿革
二、荆州沿革
三、基州沿革
四、平州沿革
五、鄀州沿革
六、武州沿革
七、巴州沿革
八、湘州沿革
附二 王琳辖区政区沿革
一、湘州沿革
二、郢州沿革
三、巴州沿革
四、武州沿革
五、隽州沿革
六、北新州沿革
七、土州沿革
八、富州沿革
九、洄州沿革
十、泉州沿革
十一、豪州沿革
十二、罗州沿革
第十编 东晋南朝侨州郡县考表
本编凡例
第一章 《晋书·地理志》司兖豫诸州之部侨州郡县考表
司州部
兖州部
豫州部
第二章 《晋书·地理志》冀幽平并雍凉秦梁益诸州之部侨州郡县考表
冀州部
幽州部
平州部
并州部
雍州部
凉州部
秦州部
梁州部
益州部
第三章 《晋书·地理志》青徐荆湘扬江诸州之部侨州郡县考表
青州部
徐州部
荆州部
湘州部
扬州部
江州部结语
一、政区建置的增滥现象
二、政区增置滥置的后果
三、关于三国两晋南朝政区的若干思考
四、政治地理之典型案例:东晋南朝地方州镇分析
附录 三国两晋南朝宋齐政区沿革表
一、三国州郡沿革表
二、西晋州郡沿革表
三、东晋实州郡沿革表
四、南朝宋实州郡沿革表
五、南朝齐实州郡沿革表
引用文献
后记
参考资料
简介.复旦大学出版社.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2 21:23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