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报》1936年创刊于上海,年刊,属于考古学刊物,李济任主编,朱经农任发行人。该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原名《田野考古报告》,1947年更名为《中国考古学报》;1953年更为《考古学报》,改为半年刊;1956年为季刊;1960年改为半年刊;1966年停刊;1972年复刊,改为半年刊;1978年改季刊。截至2012年底出版至总第187期。 该刊由社址在上海河南中路商务印书馆发行,现馆藏最后一期为1949年发行的第4期。
栏目方向
《中国考古学报》主要刊布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考古学研究专题论文以及与考古学关系密切的其他重要论著。大致分为田野考古工作报告、考古学专题论文、考古方法、其余研究论著几个栏目板块。
田野考古工作报告板块,该刊分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边疆考古几个方面进行刊载。其中史前考古方面,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发掘覆盖区域十分广泛,对遗址的分布范围有了全面认识。如对华南沿海地区的稻作农业的考古发掘报告,就明确了粟作农业的来源问题。在夏商周考古方面,注重用老遗址解决新问题,如对河南安阳殷墟道路的发掘,进一步完善了殷墟时期洹河以北地带的商代道路及其层级网络,为研究殷墟时期聚邑的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材料。在汉唐考古方面,该报告注重时代演变关系,如对洛阳城的发掘,采用互相佐证的方式,推进了对宫院整体布局的认识。在边疆考古方面,注重厘清同类遗存性质。该刊考古学专题论文板块,以新出土的文物和新挖掘的考古资料为立足点,结合古文献记载,进行系统专业的学术论述。如《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之分析》、《黄河下游的屈肢葬问题》等。考古方法板块,篇幅较少,主要是说明在考古发掘中的注意事项和使用到的发掘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其余研究论著板块,主要刊载与每期发掘相关的历史学著作,既有先秦著作,也有汉唐著作。
《中国考古学报》作为一份考古学刊物,其发表的考古学文章,为廓清不同区域遗存的年代与性质提供了帮助,为了解古代人群的生活状态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对传统现存传世史书提供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