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的二级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是总院直辖的二级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成立于2007年,其前身为建立于1987年的美术史论系,下设美术史系、视觉文化系、艺术策划和行政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是全国美术学重点学科所在地。该学科点早在1980年即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开始在全国首家设立美术学博士点。2006年,美术学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一直是我国艺术史论研究领域的重镇之一,学脉深厚,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学院始终强调艺术史论作为整个人文学科支柱的学术理念,注重人文价值的涵养,以中外美术史研究为基础构建培养方案,强化艺术史学史的研习,开拓出视觉文化与人文学科的新格局。学院始终强调以“艺术智性与新人文教育”为中心,以经典作品和经典文献为治学门径,培养具有“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学术品质的优秀人才。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的发展伴随着整个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历程,肇源于1928年,在蔡元培林风眠的倡导下,自一开始就奠定了艺术与人文相互激荡、彼此交汇的理想与风骨。早在国立艺专时期,学校就确立了在国际性视野和结构中研究艺术史论的学术宗旨。20世纪之初,从德国留学归来的艺术史家滕固先生担任国立艺专校长,即在国内率先提出“艺术科学”观念,为我国艺术学理论和艺术史学史的发展奠定根基。新中国成立后,创立理论教研室,大量译介世界艺术学理论的优秀成果,开一时风气。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专业就先后提出“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图像证史”、“艺术作为一种智性模式”、“学术作为一种社会能量”等学术主张,在艺术学理论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学院成绩卓著,硕果累累。1979年率先招收艺术史论研究生;198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多次获得全国百优博士论文;1987年招收首届史论本科生;2007年成立艺术人文学院、设博士后工作站;2008年获浙江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5年获文博专业艺术硕士招生点;2015年获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16年获浙江省高校 “十三五”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在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学科评估结果中名列前茅。其中,2006年和2008年两度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9年“中国美术史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的实践”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西方艺术史教学与学科共建新模式”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论专业和北京大学的艺术史论专业,这两家率先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访问学者等层次丰富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一支充满活力、业务强、结构合理、学术水平全国领先的师资队伍,同时以学术研究为依托,创设“贡布里希纪念讲座”和“潘天寿纪念讲座”两大讲座体系,每学年礼聘世界当代艺术史领域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持续数年,现已形成知名品牌。学院的教学与研究始终奠基于古今中外的经典成果,力求面对当代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在经典学科基础上,开拓新的专业领域方向,包括艺术创作论、视觉文化研究、艺术行政与策划等,这些专业方向均属国内最早开设。本学科一方面持续强化艺术史学史及观念史研究,与国内外众多的大学、美术馆、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合作,旨在创构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的独立方法论体系;另一方面以中国特有的博物学、金石学与文献学为基础,重新梳理中国艺术研究的古典学脉,发掘其活性基因。学院努力将艺术教育发展为中国人文学科的一大支柱,并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整体优势,将艺术与学术转化为社会创造性能量。
学院设有美术史系、视觉文化系、考古与博物馆学系、艺术行政与策划系。在艺术史与史学理论及视觉文化研究方向上招有艺术史论专业本科生。同时拥有硕士、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等层次丰富的人才培养。同时,学院为全校院系本科与研究生开设有中外美术史等文史哲通识课程,充分发挥艺术人文学院的全校辐射性作用。
师资力量
现有在校学生84人,硕士研究生17人,博士研究生26人。
师资概况: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
学院领导
艺术人文学院院长(聘任):Uwe Fleckner(傅无为
艺术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江河
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正处级)、学报主编:万木春
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常务)兼党委副书记:范白丁
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董捷
美术史系
我院是国内最早创办美术史专业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内最早招收美术史专业研究生的高校。本方向将中外美术史与艺术理论相结合,围绕形式、风格、观念、趣味、历史、社会等视角展开教学,通过系统译介或精读世界美术史经典,把握艺术史论资源,增强学科理解和理论意识,力图在现代视野下回归以人文精神为特征的古典学术品格。同时,本方向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历史上重要的艺术观念和不同的探究方法: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原典,指导学生把握学科精髓,培养问题意识,不断检验前人和自身思考与写作视觉艺术史的方式,挖掘经典智慧,面向中国艺术的历史现场,创造性地融通古今中外经典学术资源,为丰富世界艺术研究提供新的思想与方法论维度,进而建构以“艺术智性”为内核的新思维、新创作论、新批评理论。
视觉文化系
早在199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就率先发起了一系列关于当代学术“视觉转向”的探讨,形成了国内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并在国内最早开始招收视觉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并展开相关的课题研究。2003年,学院建立了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开启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艺术活动和学术讨论。2007年艺术人文学院成立,在国内率先招收视觉文化方向的本科生。视觉文化研究强调在艺术史和文化史、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批判理论和批判性的媒介理论等思想理论资源上,并将人类所有视觉产品纳入其探究范围的学术思潮。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读解人类视觉创造形式的密码及创造价值的方法,防止技术时代出现的对图像的泛化或庸俗化解读,保持艺术创造与学术生产的开放性。
考古与博物馆学系
古代遗存实物的视觉研究和跨文化读解构成了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在20世纪上半叶,为了发展中国的考古与艺术史事业,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曾设立“考古与艺术史”院士席位,而后我国学者又提出了“美术考古学”的概念,力图将古物的历史与审美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努力暗示了研究者试图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将古物的历史美学价值也视为考古本身的重要内容。考古与博物馆学是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新及文化产业直接相关的学科,本方向以传统金石学、美术博物馆学为立足点,致力于培养文化遗产研究和管理、博物馆展览、策划、设计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金石学在学术与艺术之间架构津梁,也是中国美术史的组成部分。艺术博物馆专业既传授古典艺术史学术原理,又面向新时代的公共人文教育,旨在培养适应城市文明发展与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的毕业生。
艺术行政与策划系
新世纪以来,生产、机制、媒介、仿像、现场、话语、意识形态等概念,共同构成了一个讨论艺术与视觉问题的全新视野。于是,从技术发展到图像时代,从后殖民主义到文化多元主义,从先锋运动到自由大学的理想,从艺术市场到公共文化,从媒体变革到社会批判……这林林总总的新问题更是构成了艺术研究的当代境遇。艺术策划与行政是一门重实践性与批评性的学科,即是一种将文化政策、社会学、博物馆学、艺术史、传播学与管理学、经济学相结合的操作性学问;同时,本方向尤其重视对于现当代艺术批评的研究与实践,强调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与当代展示中,进行创造性地理论写作与行动。一切实践操作包含着理论,需要培养该方向研究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理解并坚守艺术的创造力和美学价值。本方向即以此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培养既有学术思想,同时具有策划与管理能力的当代综合型人才。
参考资料
艺术人文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6 11:04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