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根据江西庐山地区第四纪的冰碛物、冰蚀地貌及各种冰溜遗痕,划分出鄱阳、
大姑、庐山三次冰期和两次间冰期,一起构成了中国第四纪冰期。
中国滇西点苍山海拔3800米左右保留较完好的冰川遗迹,它是较庐山冰期更新的一次冰期,即大理冰期。后在秦岭太白山建立的太白冰期与大理冰期相当。中国的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可与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期作对比,见表。1949年以来,全国各地作了大量的野外地质、地理考察工作,在更广泛的区域发现了
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存在。各地所划分的冰期、间冰期,尤其是西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第四纪冰期,大致也能和上述分期进行对比。虽然,有些学者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持有不同看法,提出泥石流成因假说。尽管意见不同,然而对秦岭太白山、长白山天池和台湾中央山脉的末次冰期冰川的存在没有异议,对中国东部地区第四纪气候的冷暖波动也有相同结论。
中国西部高山地区的冰期划分已为人们所公认,以研究较好的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区北坡为例,第四纪冰期划分为:a.依据希夏邦马峰北坡附近的老冰碛平台确立的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b.依据珠穆朗玛峰西侧聂聂雄拉高平台的冰水-冰碛沉积确立的中更新世的聂聂雄拉冰期。c.在绒布河谷中基隆寺附近的残破漂砾群及上游绒布寺的终碛垅分别代表晚更新世早期的基隆寺阶段和较晚期的绒布寺阶段,这两个阶段构成了晚更新世的珠穆朗玛冰期,也有的学者将这两个阶段划为两个独立的冰期。
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的问题,仍在争论中。1944年,李四光以庐山为样板,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由老到新划分出鄱阳、大姑、庐山冰期,再加上1937年H.von费师孟提出的末次冰期──大理冰期,建立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系列。对此,一些中外学者一直持有不同意见。80年代初, 施雅风等提出:除太白山、长白山主峰区及台湾中央山脉等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存在
第四纪冰川遗迹外,长江中下游山地、广西桂林、湖北神农架、北京西山、东北大兴安岭等都缺乏可靠的古冰川证据;中国东部和西部在第四纪冰期时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东部地区不具备发育成山岳冰川的水、热和地形条件,只是处于一个气候较寒冷的时期,李四光所确认的东部古冰川遗迹实非冰川成因,如把泥石流堆积误认为冰碛物等;东部地区第四纪冰期系列,除大理冰期外,其他冰期均缺乏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