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待空间尚存许多疑点,尤其对于空间概念混淆不清。更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疑点显得愈加扑朔迷离。我们今天的空间观,很大程度上已颇受西方观念的影响。一言以蔽之,西方的空间观强调有形驾驭无形;而中国的空间观则以无形喻示有形。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往往经由暗示或寓言化来体现。考察空间概念的沿革,将促使我们深入地反思。首先,“有形”与“无形”相映生辉的魅力。怎样能够使我们以新视角体验自身在空间中的存在?其次,如何通过感知(印象)——观念(表达)来体现建筑实体(有形)和社会文化内涵(无形)之间的对话关系? 本书旨在研究中国传统空间观——以精神上的空间构想来指导物质实体,并探求其潜在的论证机制。此外,本书将诠释中国人对空间格局的喜好和倾向,进而揭示上述的论证机制如何从一种形态学观念发展为抽象的物质系统。
李晓东,198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9—1993年间在荷兰德尔富特大学建筑系做建筑理论研究工作,获建筑学博士学位。曾任教
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1997—2004年),现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研究所所长。多次获各类国际奖项,其中,主持设计丽江玉湖完小获:亚洲建协建筑金奖,联合国教科文文化保护创新奖(2005年),英国“建筑回顾”二等奖,美国“建筑实录”中国建筑奖最佳公共建筑奖及美国环境设计与研究协会年度最佳设计奖;2001年获美国注册建筑师协会教师奖,2000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主席奖,优秀教师奖。研究领域包括文化理论、美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发表学术专著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