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Wuhan Bran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
中国科学院在武汉的
派出机构,主要职能是协助院进行所在地区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在授权范围内代表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开展合作,为所在地区研究所提供服务,承办院交办的有关事务。
机构简介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建于1956年,1958年7月正式成立。1961年与广州分院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分院调整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办事处,1970年该办事处撤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建制。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是中国科学院在武汉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协助院进行所在地区研究所领导班子建设,在授权范围内代表中国科学院与地方开展合作,为所在地区研究所提供服务,承办院交办的有关事务。
武汉分院系统包括8个独立法人单位,即分院机关、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病毒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植物园、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此外,还包括非独立法人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7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
武汉分院各研究所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为主。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波谱与原子分子、电离层、原子频标、数学物理、岩土力学工程、地层信息系统、地基工程、大地测量、地球物理、环境科学、水生态环境、水生生物资源、淡水渔业、普通病毒学、生物防治、分析生物技术、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植物遗传、水生植物等。
武汉分院系统现有固定人员1966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44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22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9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86人。全国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1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湖北省劳动模范13人,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9人。
武汉分院系统各研究所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6个,硕士生导师260余人,博士生导师160余人。在学研究生1468人,其中博士生758人,硕士生710人。
武汉分院高度重视与地方的合作,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围绕中国科学院与湖北省政府、与湖南省政府《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的主要工作内容,武汉分院先后与襄樊市、孝感市等十多个地方政府确定了科技合作关系。与省、市有关部门联合建立了“湖北省国土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湖北省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武汉核磁共振研究中心”、“湖北省新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集约化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沙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
武汉分院各单位正按照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相关部署及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学院简介
武汉分院共有正式职工1674人(不含水工程生态所),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9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工程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
院士2人,研究员103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30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46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2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教育基地设有2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博士后流动站。该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121人,在读研究生592人,其中博士生344人,硕士生248人,另有在站博士后24人。
全分院每年承担的在研课题约450个左右,其中:基础研究课题占50%,应用研究课题占40%,试验发展课题及其它课题占10%;来自国家的科研任务占60%,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任务占30%,来自国际合作、地方政府、企业等科研任务占10%。
全分院每年发表科技论文1000篇左右,其中,国外发表占25%,《SCI》收录论文占30%。
全分院每年专利申请受理量为60项左右,其中发明专利占80%以上;每年专利授权数为30项左右。
自1978年以来,全分院共获得科研成果12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成果奖64项,获省、部级成果奖350余项。
武汉分院各研究所已与地方共建科研、开发机构14个,各研究所每年承担地方政府、企业委托的科技项目或开发任务约40项,合同额1000万元以上;每年全分院实现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服务收入达1700万元以上,这些成果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武汉分院各单位以知识创新工程为中心,按照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原始性科学创新,加强关键性技术创新与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这一中国科学院新时期办院方针的要求,积极调整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练学科目标,完成了研究所层面的机构调整、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并已初见成效。分院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竞争能力持续攀升,为下一阶段的深化改革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院6个研究所及文献情报中心均已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单位行列。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深入,武汉分院将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研究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
历史沿革
1956年,筹备处成立。
1958年1月19日,筹委会成立。
1961年,与广州分院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分院调整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办事处。 1970年,武汉办事处撤销。
1978年,恢复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建制。
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开放实验室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
动力大地测量学开放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能源与废弃物地下储存研究中心
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淡水鱼类养殖技术研究工程中心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GP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普通病毒保藏中心
中国科技网武汉运作中心
湖北省、武汉市研究中心、实验室4个:
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国土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武汉核磁共振研究中心
武汉新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历任院长
叶朝辉 男,四川简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物理与数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主任。1999年9月-2007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许厚泽 男,1934年5月出生,汉族,安徽歙县人,1955年参加工作,1983年入党,研究生毕业,研究员,中科院院士。1993年4月任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
陈宏溪 男,1931年2月出生,福建漳州人。遣传学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1984年—1993年任中科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院长。
钱保功 男,1916年3月出生,江苏江阴县人。我国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3月5日—1985年5月任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
伍献文 男,1900年3月出生,浙江瑞安县人。著名的动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中科院院士。1980年—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
李达 男,1890年10月出生,湖南零陵人,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第一任院长。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58年,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委会成立,任主任委员,武汉分院院长。
现任领导
武汉分院分党组书记、武汉分院系统单位党委书:李海波
武汉分院分党组副书记,武汉分院系统单位党委副书记: 曾静
武汉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关武祥
武汉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武汉分院系统单位纪委书记:徐红革
组织机构
综合办公室:承担协调、联络、督办、服务分院及机关事务,保障分院及机关正常、高效运转的职能部门。
组织人事处:分院党组、分院纪检组的办事机构。
科技合作处:结合国家、地方科技需求,研究编制分院院地合作工作规划。
资产财务处:负责分院机关资产、财务管理和武汉地区院属单位财务审计工作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
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承担武汉教育基地日常工作,履行武汉地区研究生集中教育管理职责,以保证研究生培养环节规范、培养质量提高的职能部门。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监察审计处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