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成立于1954年,是
中国科学院在全国11个分院之一,作为中科院机关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系在甘肃和青海的院属科研单位。包括: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2016年6月整合了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兰州文献情报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盐湖研究所组建而成)。
发展历史
根据西北地区的经济状况与国家建设计划的要求,经中央批准,1954年7月16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共中央西
北局决定组建的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在西安举行了成立大会,这标志着我国西北科技事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1956年4月,中国科学院从当时的战略需求出发,将西北分院筹委会从西安迁至兰州,1958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兰州分院正式成立。1962年兰州分院迁至西安,改称为中国科学院 西北分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撤消。1978年10月,中国科学院批准在兰州重新恢复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建院60多年来,兰州分院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委、青海省委及两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创新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针对我国西部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兰州分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沙漠、冰川冻土、盐湖、青藏高原生物等野外考察,摸清了这些领域的资源财富。同时,开展了重离子物理、核辐射技术,选择氧化催化、
固体润滑材料、石油地质,盐湖资源开发利用、沙漠化防治、青藏铁路、公路冻土防治、高原大气等学科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研究成果。仅1978年以来,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70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以上重大成果650余项。
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和包兰线沙破头地段铁路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创新以来,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我国战略需求,兰州分院积极协调组织所属各创新单元系统、深入、前瞻性地开展了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了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创新工作新局面。
随着所属各单元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在核物理、材料化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技术等领域承担的各类科技创新项目大都取得重要进展。承担的“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项目攻克了青藏铁路沿线未来50年温度变化难关,破解了青藏铁路路基难题,为青藏铁路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承担的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电子冷却储存环出束能量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创造了加速能量和束流强度的新记录等等。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兰州分院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吸引领衔式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储备未来人才”的方针,通过“百人计划”、“西部之光”、“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等形式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已形成了一批凝聚在主攻学科和重点任务周围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群体和研究团队。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是兰州分院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兰州分院进一步扩大开放和联合合作,为地方培育了一大批优势产业,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与规模产业化。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2008年期间兰州分院院地合作转化的科技项目累计产生销售收入136.29亿元、利税总额31.88亿元,社会效益74.88亿元。
科研平台
现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4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0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 4个,青海省重点实验室 7个,青海省工程中心3个,野外工作台站 26个(其中国家级9个)。
师资力量
目前拥有两院院士11位。其中,中科院院士8位,工程院院士3位。通过人才计划等多种形式大力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作为中科院京外五大教育基地之一,拥有博士点29个、硕士点37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已形成了一批凝聚在主攻学科和重点任务周围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群体和研究团队。
组织结构
领导机构
兰州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系统单位纪委书记:
吴建刚机构设置
管理部门
院所中心
机关党委
分 党组:
分党组书记:谢 铭
分党组成员:王 涛 杨青春 吴建刚 宋文辉
机关党委:
党委书记:吴建刚
副 书 记:张 健
委 员:马雪萍 张 周 邸玉芳
所获荣誉
2021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扶贫办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