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龙子是蜥蜴目石龙子科石龙子属爬行动物,又名有山龙子、四脚蛇、中国石龙蜥、猪婆蛇、石龙子、石龙蜥、山弹、泉龙。周身被有覆瓦状排列的细鳞,鳞片质薄而光滑;吻端圆凸;鼻孔1对,眼分列于头部两侧;舌短,稍分叉;四肢发达,尾细长,末端尖锐。体背黄铜色,有金属光泽,鳞片周围淡灰色,略现网状斑纹。
形态特征
全长一般为207至314毫米。吻钝圆,吻长与眼耳间距约相等。吻鳞大,背面可见部分一般略小于额鼻鳞;上鼻鳞1对,较小,长略大于宽,在中线相接;额鼻鳞一般被额鳞前端分隔,少有相接,一般与前颊鳞相接;前额鳞显著大于上鼻鳞,相接构成中缝沟;额鳞相对地短,其长度约等于额顶鳞与间顶鳞之和,短于从它到吻端的距离;额顶鳞一般大于前额鳞,相接构成鳞沟;间顶鳞1枚,一般比额顶鳞小,将顶鳞分离,直与颈鳞相接;顶眼清晰;顶鳞一对彼此分离;颈鳞1至3对。鼻鳞小,鼻孔位于鼻鳞中央,将鼻鳞分为前后两半,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缝线;一般无后鼻(偶有1枚);颊鳞2枚,前颊鳞高大于宽,仅略高于后颊鳞,后颊鳞较大,长略大于高,一般与第3枚上唇鳞相接;眶前下鳞2枚;眶后下鳞4枚(偶有5枚);一枚较小的眶前鳞,下面有一列逐渐变小的粒鳞;两枚小的眶后鳞,下面的1枚较大;眶上鳞4枚,第2枚相对地很大,前2枚与额鳞相接(偶有3枚相接);上睫鳞一般8枚,中间部分的眼鳞上缘与上睫鳞相接:下眼睑被鳞.有少数扩大的鳞片,有2行小粒鳞将它与眶下鳞分隔;颞鳞1+2+3,第1列颞鳞相对地小,第2列上颞鳞长,略呈扇形,有的后部宽于前部,第2列下颞鳞与上颞鳞接近或等大,上缘变宽,下缘楔形端与第1列颞鳞和最后枚上唇鳞相接,第3列颞鳞窄长,碎裂为小鳞,在枕部进入耳区;颞部较宽,雄性更肥肿;上唇鳞7枚(偶有6枚或8枚),第1枚与前颊鳞相接,后面5枚唇鳞显著高大于前面的唇鳞,后面的2枚唇鳞等大或最后1枚最大,并接近耳孔部位;下唇鳞6枚;颏鳞中等大,与唇鳞缘仅略长于吻鳞;后颏鳞2枚,不对称,前后排列,后枚大于前枚;颔片3对,内侧缘长显著大于宽;耳孔小,前缘具2至3枚瓣突,周围有18至20枚鳞片;鼓膜深陷。体鳞平滑,圆形,覆瓦状排列。耳孔后的颈部一周有32至34枚鳞,颈部最细小部一周有鳞26至29枚;环体中段鳞22至26行,一般24行;肛前鳞8枚,中间1对最大,侧面的渐次变小,外侧鳞重叠于内侧鳞之上;肛后侧鳞略有区分,无棱鳞;尾长为头体长的1.5倍左右,尾腹面正中1行鳞扩大,从基部至尾端约90枚鳞片。四肢发达,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端恰相遇,或不相遇,或相重叠;前肢前伸时指端可达眼;腋区覆盖小鳞,前肢基部一周有13至14枚鳞片,腕部有2枚结节鳞,指长顺序为3-4-2-5-1,后肢基部无小鳞,蹠部的一团结节鳞有6枚,后面的最大,后肢基部一周鳞约有18枚,无扩大的结节鳞痕迹;股部后面有和它略相区别的鳞片,膝部有两对大的垫状板鳞、后对最大,有时分离;仅在第Ⅳ趾基部添加鳞行,趾长顺序为4-3-5-2-1;第Ⅳ趾趾下瓣为14至17枚。石龙子典型的色斑常有5条浅色纵线,背正中一条在头部不分叉,侧纵线由断续斑点缀连而成,背面和腹面散布浅色斑点。石龙子一般生活时成体背面橄榄色,头部棕色,颈侧及体侧红棕色,雄蜥更显著,有的体侧散布黑斑点,腹面白色。幼体背面黑灰色,鳞片边缘色较深,有3条浅黄色纵纹,正中一条起自间顶鳞后端,背侧两条起自眶上鳞向后直达尾部,随个体成长,浅纵纹完全消失或隐约可见,体侧黑斑约跨3至4鳞行,尾部蓝色,腹面色较深。各地区石龙子色斑亦有差异:浙江地区的石龙子生活时体棕色,头部略浅,背部略带灰褐色;自耳孔沿体两侧至尾基部有红棕色纵线纹;雄体生殖季节时更鲜艳,背侧散布黑斑;腹面灰白色。
幼体背面灰褐色,体背有浅黄纵条纹3条,至成体则消失。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石龙子生活于低海拔的山区,平原耕作区,住宅附近公路旁边草丛中,及树林下的落叶杂草中,丘陵地区青苔和茅草丛生的路旁,低矮灌木林下和杂草茂密的地方,均可见石龙子。
生活习性
中华石龙子是昼行性地栖型蜥蜴,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同时一日间也有强度波动。适温22℃―38℃,33℃―38℃为活动觅食高峰期,常发现在路旁、田间、土埂或石块不动,伺机捕食。石龙子春季主要以象鼻 、鼠妇、步行 、金龟 、蚂蚁、叩头 幼虫、蚯蚓、刺蛾幼虫等动物为食,夏季食性更广泛,有叩头 幼虫、鼠妇、蝗虫等,亦吃小蛙、蝌蚪、北草蜥仔蜥等脊椎动物。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其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10米(江苏)至1030米(福建)。
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5至7月繁殖,一年只产一次卵,每次产卵多枚,不同地方卵数不一致。卵白色,椭圆球形,卵壳革质。多产于石下或草根、树根下的土洞中自然孵化。室内人工孵化期约为53天,雌性每窝可产下15-20颗蛋。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中国石龙子极为常见,数量多,分布广,是蜥蜴区系的重要成分。因其可入药,已进行人工饲养。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低危(LC)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主要价值
捕食害虫,有益于农林业。成体去内脏干燥后加工成中药材有解毒、散结、行水的功效。鲜品去内脏洗净后同瘦肉一起蒸煮,可治小儿虚弱、疳瘦等疾。
注:中国石龙子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未经批准私自捕捉、饲养是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