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直属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6月,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直属研究院,是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工程院定位是集团公司石油工程业务发展的参谋部、石油工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支持中心。
历史沿革
1965年6月9日,地质部石油钻探技术研究队成立。
1984年4月4日,发展为地质矿产部石油钻井研究所。
1997年2月,更名为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石油钻井研究所。
2000年3月,更名为中国石化新星公司石油钻井研究所。
2000年7月,经过合并重组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以中国石化新星公司石油钻井研究所为基础建立以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
2009年6月,以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为基础组建了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科研条件
组织部门
据2018年4月工程院官网显示,工程院拥有2个国家科研平台,1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本部设在北京,设立6个职能部门、8个研究所、4个技术中心;京外设1个直属单位、2个分院;以阳坊实验室为核心,建设有岩石力学实验室、钻井液完井液实验室、储层保护实验室、固井实验室、完井实验室、测量与仪器实验室、储层改造实验室、测录井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工程实验室、物理模拟实验室以及数字钻井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室;在德州建设有井下工具实验室与产品中试基地,在新疆轮台、四川德阳、伊朗雅达建有驻外实验室,在中石化沙特研发中心、休斯顿研发中心建有联合实验室。
工程院为中国石油钻采设备与工具标准化委员会井下工具工作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
国家科研平台: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
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固井与完井重点实验室
职能部门:院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科技管理部、计划财务部、技术推广部
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所、钻井工艺研究所、钻井液研究所、固井研究所、完井研究所、储层改造研究所 、测录井研究所、信息与标准化研究所
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完井技术中心、工具与材料研发中心和海外石油工程技术中心
京外直属单位: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暨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
分院:石油工程胜利分院、中原分院
研究院实验室:岩石力学、钻井液与完井液、固井、测录井、储层改造等
人员编制
截至2016年7月,工程院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集团公司高级专家8人,国家智库研究员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聘外籍专家3人,闵恩泽、孙越崎奖12人,中国石化优秀创新团队4个。
截至“十二五”末,工程院用工总数525人(院本部371人,德州大陆架公司154人)。院本部博士、硕士人员比例达82%,拥有高级职称229人,占本部人数68%,其中正高级职称49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丁士东、曾义金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丁士东、路保平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牛新明、马开华、路保平、林永学、胡群爱、侯绪田、丁士东、曾义金
设备资源
据2018年4月工程院官网显示,工程院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岩石三轴应力测试系统、压裂裂缝测斜仪、耐高温无线随钻测量仪等大型试验装备300余台套,设计分析软件60多套。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据2018年4月工程院官网显示,工程院累计承担国家973、863、重大专项以及中国石化等重大项目242项,其中,25项成果经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获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154项(发明专利110项),发表论文416篇,出版专著6部;制修订标准35项;形成了深井超深井钻完井、复杂地层条件固井等特色技术和高端产品系列。
工程院针对中国复杂地质特性与山地地表条件,建立了页岩气一体化钻完井及网络压裂设计方法,制定了页岩气“井工厂”作业流程与水平井快速钻井技术,研制了油基钻井液和弹塑性水泥浆体系,开发了滑溜水压裂液和分段压裂工具,形成了一套网络压裂、裂缝检测和压后评价技术等,具备了2000米水平段水平井钻完井及20段以上分段压裂技术支持能力,全面支撑了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突破和产能建设。
工程院针对西部复杂地层和川东北高温高压高含硫油气藏等,建立了钻井地质环境因素描述、复杂故障预测及超深井优化设计方法,配套了控压钻井装置,完善了超深井提速提效钻井技术,开发了高温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及高密度防气窜水泥浆体系,形成了巨厚盐膏层钻井、高压酸性气藏完井及测试、防漏堵漏及安全控制等复杂地层钻完井关键技术,保障了中国石化海内外超深井安全高效钻完井作业和深层油气勘探开发。
工程院针对塔河及外围、普光、元坝和东部老油藏等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技术难题,攻克了大位移井及超深水平井轨迹设计及控制方法,研制了随钻测量仪器及随钻压力测试装置,形成了超深水平井钻完井和大位移防磨减阻及轨迹控制技术等,具备了依靠自主技术支撑中国石化超深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钻完井技术能力,在元坝创出了井深7971m、垂深6956m两项世界纪录。
工程院针对碳酸盐岩、致密砂岩、薄油藏等特殊储层,研发了特殊储层测井解释方法与软件、水平井测井解释技术及随钻地层测井评价技术,开发了碳酸盐岩耐温交联酸体系和替代瓜胶聚合物清洁压裂液体系,研制了射流式和滑套式水平井分段压裂工具与技术,在塔河、鄂尔多斯等油田规模化应用,储层识别精度85%以上、改造有效率100%;五是深水钻完井技术,针对南海和海外深水作业区块,初步建立了深水钻井风险评估与控制、浅层地质灾害识别评价技术,开发了低温钻井液和水泥浆固井技术、基本形成了深水安全钻井等配套技术,现具备了2000米水深钻完井设计及技术支持能力。
据2018年4月工程院官网显示,工程院开发了超高密度(3.0 g/cm3)、低密度(0.5 g/cm3)、耐高温(240 ℃)、强抑制等SM系列钻井液体系及关键处理剂,研制了恶性漏失堵漏技术及材料,创出了密度2.87g/cm3的应用世界纪录,钻井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依据“三防一保,系列配套”的思路打造固井技术品牌,即形成高压防窜、低压防漏、酸性防腐固井技术,确保井筒密封性和寿命。研制了胶乳防气窜水泥浆体系、超高密度水泥浆体系(3.0g/cm3)、低密度水泥浆体系(0.8g/cm3)、防腐水泥浆体系和常规水泥浆等系列水泥浆体系及系列处理剂,开发了一套提高固井质量和延长油气井寿命的技术方法,整体技术保持了国内领先优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依据“行业引领,特色分明”的思路打造钻完井工具品牌,即固井工具要引领发展,完井工具要紧跟国际前沿,钻井工具要有特色。研制并形成了“Shell”牌系列工具,超高压尾管悬挂器和旋转尾管悬挂器为代表的固井系列工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分段压裂工具等完井工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冲击器等提速工具特色鲜明。
获奖成果
参考资料
学术期刊
石油钻探技术》创刊于197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收录。
人才培养
2010年8月,国家人保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工程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于2011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工作站主要招收钻井、钻井液、固完井、钻井信息、测录井、储层改造、工具研发等专业的博士研究人员。
据2018年4月工程院官网显示,累计进站博士后30人,出站11人,其中2015年进站5人,出站3人,在站博士后19人。
2015年,在全国博士后工作会议上,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资质证书
据2018年4月工程院官网显示,工程院具有中国工程咨询甲级资质、中国石化钻井工程设计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甲级资质、井下工具API产品认证,通过了QHSE管理体系认证、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资质、质量/安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资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S:Sustainable,可持续发展;I:International,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N:National,奉献国家;O:Oil,每一滴油都是承诺;P:People,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E:Environment,关注环境;C:Cooperation,合作共赢。
标识由朝阳图形、中文简称和英文简称(SINOPEC)三部分构成。代表中国石化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上中下游产业链,肩负起社会责任、关注环境、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神圣使命。
红色圆圈将中文与英文和谐的连接为一个整体,寓意中国石化是能源的提供者,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是朝阳工业,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远景目标迈进。
精神文化
发展战略:保障化、差异化、低成本、国际化和一体化
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研究院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院况介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人才规划.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6 11: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科研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