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办的矫形外科(骨科)类期刊。
历史沿革
1985年,《小儿麻痹研究》创刊,刊期为季刊。
1994年3月,经原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小儿麻痹研究》更名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并正式出版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9月,召开《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
1997年1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刊期由季刊更改为双月刊。
1999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刊期由双月刊更改为月刊。
2002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刊期由月刊更改为半月刊;当年10月,
中华骨科网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设立记者站。
2003年1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委会试行委员及特约通讯员活动基金。
2009年1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改革传统办刊模式,探索以学术引导经营试行杂志理事会模式;11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录为该馆首批展藏文物;12月,为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工作效率,该刊在副主编所在地区设立“信息采编办公室”。
2010年7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上海信息采编办在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揭牌正式成立;10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成为世界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国际矫形外科杂志中国区学术交流合作媒体。
2011年1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开始标注DOI(difital object identifier)标志符号;7月,该刊华南信息采编办在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揭牌正式成立;9月,该刊新疆采编办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揭牌正式成立。
2014年1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正式启用在线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同月,该刊在原单纯受理中文来稿基础上增加了英文体例来稿,采用中英文论文双轨并行;6月,该刊第五届编委(扩大)会议与创刊20周年座谈会在济南召开;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21年2月,该刊编辑委员会建立《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库。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重点介绍中国国内外矫形外科(骨科)领域包括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进展、新成果、新经验以及相关产品信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主要栏目包括临床与基础研究论著、综述、临床技术创新、经验交流、个案报告、会议(座谈)纪要、骨科学术动态、医学见闻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的读者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各级医、护、技人员,以及医学院校骨科专业师生和相关科研人员,同时向全中国骨科院士、专家学者直接赠阅。
人员编制
截至2020年4月17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共有顾问16人、特约编审16人、常务委员92人、委员155人、外籍编委10人、通讯编委97人。
学术交流
1994年9月,新加坡中央医院萧江枫一行四位教授到该刊编辑部参观访问,并出席该刊举办的“中一新骨伤学术研讨会”;10月,挪威卑尔根大学尼尔森教授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参观访问和学术交流。
1995年5月,美国明尼苏达州罗撤斯市梅耶康复中心科劳森博士和米勒医师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参观访问。
1997年5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吴之康教授到该刊编辑部参观指导;10月,香港中文大学外科梁秉中教授、韩国庆熙大学俞明哲教授、台湾高雄博正骨科医院沈永训院长出席该刊举办的“泰山首届国际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并到《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参观访问和学术交流。
1998年9月,美国俄亥俄州医学院William M.finerty教授到该刊编辑部参观访问,并出席该刊举办的中、新、美国际矫形外科学术研讨会。
2000年6月,台湾骨科学会主席施俊雄教授等一行10人到该刊编辑部参观访问。
2001年9月,澳大利亚阿德雷皇家医院矫形外科安东尼·因格曼教授一行3人到该刊编辑部参观访问;10月,英国皇家骨科医院CF.Bradish教授到该刊编辑部参观访问。
2004年1月,该刊与美国《矫形外科学》(Orthopwdics)杂志(月刊)、荷兰医学文摘第33分册《矫形外科学》(Orthopwdics)杂志(每年10期)、日本整形外科杂志(月刊)建立相互赠阅国际关系单位。
2012年9月,该刊与中国康协肢残委共同举办了“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
2013年6月,该刊与中国康协肢残委等单位共同主办了“全国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
2014年6月,由该刊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骨科未来与创新论坛”在济南召开。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出版内容
1999年8月,该刊开辟“国庆50周年述评”专版,以展示中国矫形外科事业5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未来,树立形象,更好地迈进21世纪。
2012年7月,该刊编辑出版了《骨科缩略语速查手册》(英汉汉英)第二版。
2013年6月,该刊组织修订出版了《骨科临床检查诊断学》(第二版);7月,为弘扬世界矫形外科发展历程、学术成就及治学精神,传承历史启迪后人,该刊特设立“医史博览”专栏。
出版综述
据2021年4月30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出版文献共19056篇。
据2021年4月3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文献量为14007篇,基金论文量为2866篇。
影响因子
根据《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等五项期刊学术计量指标跃居全国1998种科技期刊200强(排名第172位)。在外科类59种期刊排名第5位,在骨科学类15种期刊排名第2位。
据2021年4月30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总被下载2040388次、总被引131792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249,(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146。
据2021年4月3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被引量为120864次,根据201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影响因子为2.25(烧伤外科学、整形外科学刊均影响因子为1.3),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18种)中排名第328名。
收录情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Sino Me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ED)、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
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M)、美国《剑桥科学文摘》(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
化学文摘》(CA)、英国《公共卫生》(CABD)等期刊与数据库收录,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施引文献期刊。
2001年12月,该刊入编由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期刊协会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百年报刊大系》。
2006年12月,根据中国知网(CNKI)的发行统计报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全球机构用户总计2072个,国际个人读者分布19个国家和地区。
荣誉表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曾被评为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质量综合评估优秀期刊、全国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全军优秀医学期刊、第二、四届全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6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获“百种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文化传统
精神理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的办刊方针为坚持以读(作)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面向临床,面向基层,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中国矫形外科临床研究工作的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成果,促进中国国内外矫形外科学术交流。
形象标识
1994年,《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由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
迟浩田为该刊题写刊名。
1995年3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在第2卷第1期杂志封面上开始印有自行设计的刊徽,以国际通用的矫形树为文题,冠以《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英文名称。
1999年1月,该刊更换刊徽。新刊徽以矫形为主题,绿色显示清新、健康,整个标志的形状是方形的,显得大方、庄重。OJC是中国矫形外科杂志(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英文刊名的缩写词。
投稿须知
1.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资料真实、数据准确、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文字精练。
2.投稿务必认真校对,文责由作者自负作者在向该刊投稿前认真阅读本稿约或参照该刊样刊,认真修改稿件的格式,使论文在标题、摘要、正文、图、表、参考文献等各方面,均符合该刊要求。
3.该刊对临床论著类文章篇幅有严格要求,全文不得超过4500字。
4.在编委审阅确认后,以下稿件可优先刊登:属中国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重点攻关课题;拟报中国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项目,均应附有效证明复印件;重大技术创新或引进中国国外新技术、新方法、首次发表的题目。
5.以下情况该刊编辑部有撤稿权力:①已经证实论文存在较严重的不可信、学术不端(包括捏造数据和篡改数据)或者非主观的错误,以至于该论文所报道的发现和结果不可信;②论文存在剽窃问题;③论文所报道的研究违反医学伦理规范;④重复发表。
6.确定录用的稿件,由该刊编辑部通过稿件处理系统发给作者来稿刊用通知及论文专用授权书,以上程序完善后,即安排版面刊出。
7.该刊启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作者须登录该刊官网系统投稿。该刊不再受理电子邮箱投稿。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