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1861~1941),是一位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
印度伟大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
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1924年5月,泰戈尔曾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并在中国考察达6个月之久,写下了《中国的谈话》一书。
泰戈尔简介
泰戈尔全集亚洲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尊称为“诗圣”的印度伟大作家和诗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三十多部剧作,十二部中、长篇小说,百余篇短篇小说,大量的散文作品和有关语言、文学、哲学、政治、历史、宗教及化学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近三千首歌曲和两千多帧美术作品,其影响远播各个大洲,获得东西方的普遍赞誉。这套全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篇幅最多的泰戈尔作品集,将具诗歌、小说、戏剧收齐,并第一次将散文、文论、书信等译介到中国,其中绝大多数作品直接译自孟加拉文和印度文原著。
泰戈尔全集
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一贯强调印中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作家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泰戈尔北京之旅
泰戈尔在北京1924年4月23日,泰戈尔乘火车抵达北京前门车站。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辜鸿铭等前往车站迎接。在他时间长达一个月的北京之旅中,他到古老的法源寺去赏丁香,参加诗会;浏览了故宫,会见了末代皇帝溥仪;在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高等学府发表了《中国与世界文明》、《文明与进步》、《真理》等多篇演说;会见各界知名人士……5月8日,适逢泰戈尔63岁寿辰,北京文化界人士赶排了他的名作话剧《齐德拉》,当天在东单协和礼堂里演出,以此为他祝寿。胡适主持大会。梁启超代表京城各界人士致以热烈的贺辞。祝寿会的压轴戏,是观看用英语演出的《齐德拉》。剧中,林徽因饰主角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春神伐森塔。梁思成担任舞台布景设计。礼堂里高朋满座,盛况空前。泰戈尔和梅兰芳坐在一起,他兴奋地说:“在中国能看到自己写的戏,我太高兴了。可是,我更希望能观赏到你演出的戏。”梅兰芳当即答应请他看自己刚排的新戏《洛神》。
泰戈尔在北京
5月12日,泰戈尔在朋友们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来到昌平小汤山温泉。汤泉沐浴,山野春色,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说:“这里温暖的泉水涤净了我身上的尘垢。在晨光的熹微中,看到艳丽的朝霞,蔚蓝的天,默默地望着地上的绿草,晓风轻轻摇撼着醒过来的溪边古柳,景色是使人留恋的。”
5月19日,在刚刚落成开幕的珠市口开明戏院,梅兰芳专门演出了新排的神话京剧<洛神>招待泰戈尔。泰戈尔来剧场看演出,特意穿上了他创办的
印度国际大学的红色大礼服。梅兰芳记得很清楚:“那天,我从台上看过去,只见诗人端坐在包厢里正中,戴绛色帽,着红色长袍,银须白发,望之如神仙中人。”5月20日,泰戈尔将赴太原。当日中午,梁启超、李石曾、梅兰芳、齐如山和冯玉祥将军的代表李鸣钟等,在丰泽园饭庄为他饯行。泰戈尔兴致勃勃地谈了他此次北京之旅的许多感受。他经过认真的思考,对梅兰芳的《洛神》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在表演和布景上,应再浪漫一些,舞台色彩更丰富一些,突出神话剧的诗意……梅兰芳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在布景和表演方面做了改动,取得了可喜的舞台效果。当场,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了一首小诗题在纨扇上送给梅兰芳:“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着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泰戈尔在北京37年后的1961年,梅兰芳写了《追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发表在5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怀念这位印度友人。在序言中,梅兰芳写道:“1924年春,泰戈尔先生来游中国,论交于北京,谈艺甚欢。余为之演《洛神》一剧,泰翁观后,赋诗相赠,复以中国笔墨书之纨扇。日月不居,忽忽三十余载矣。兹值诗人诞辰百年纪念,回忆泰翁热爱中华,往往情见于词,文采长存,诗以记之。”这一象征中印友谊的诗扇,现保存在梅兰芳故居纪念馆里。
泰戈尔在北京
泰戈尔的访华,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文学家郑振铎在当时发表的《欢迎泰戈尔》一文中写道:“我们所欢迎的乃是给爱与光与安慰与幸福于我们的人,乃是我们亲爱的兄弟,我们的知识上与灵魂上的同路的旅伴。他的伟大是无所不在的!”作家谢冰心也怀着崇敬之情写道:“泰戈尔是我青年时代最爱慕的外国诗人,他是一个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诗中喷溢着他对于祖国的热恋,对于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儿童的喜爱。有了强烈的爱就会有强烈的憎,当他们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他的爱和恨和海波一样,荡漾开去,遍及全人类!”对于中国人民的热情,泰戈尔用亲切而真挚的语言说:“我受到你们的热烈的欢迎,大家所以欢迎我,大概因为我代表印度人。有朋友送一颗图章,上刻泰戈尔三个字,我对此事很感动……我这颗图章上刻着中国名字,头一个便是泰山的泰字,我觉得此后仿佛就有权利可以到中国人的心里去了解他的生命,因为我的生命非与中国人的生命联在一起不可了……”
泰戈尔在访问中国时,曾经高瞻远瞩地说:“我相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相信,当你们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
1956年,在泰戈尔访华32年之后,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在泰戈尔亲手创办的加尔各答国际大学接受
名誉博士学位时,他非常动情地说:“来到这个学术中心,不能不令人想起这个大学的创办人,印度的伟大爱国诗人泰戈尔。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对泰戈尔抱着深厚的感情。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至今,中国人民还以怀念的心情回忆着1924年泰戈尔对中国的访问。”[1]
节选
“分歧永远不会消除,没有这些分歧,生活会变得更加乏味。人类应该在保持各自特性的基础上团结在一起。我们不求毫无生气的一致,但求活生生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