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社是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在京直属新闻单位,是电力行业重要的部门,负责全行业的舆论导向。《中国电力报》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管、中国电力报社主办的行业报。
报社定位
中国电力报社是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在京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是电力行业重要的新闻媒体,负责全行业的舆论导向。《中国电力报》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管、中国电力报社主办的行业报。从创办至今的25年中,中国电力报社在电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中国电力报社按照国家电监会党组的要求,肩负历史使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产业发展方向,坚持服务于电力行业改革与发展大局,坚持服务于电力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坚持服务于广大电力职工,努力创造新气象,打开新局面。
报社成立
《中国电力报》是1981年在当时任电力部部长的
李鹏同志亲自倡导下于1982年1月1日正式创办的,并一直受到李鹏同志的关怀。李鹏同志说《中国电力报》他经常看。电力部领导对《中国电力报》十分重视,史大桢同志在1986年就向报社提出了创办一流行业报刊的要求。1993年又作出批示,希望制定出长期的规划、安排和确定随着时代发展的目标,多出高水平的文章,多从下面的反映中看到报刊所起的引导和鼓动作用,不断向一流目标踏踏实实地前进。1993年7月,史大桢部长又亲自到报社与编辑进行座谈。随后分管报社工作的赵希正副部长到报社检查指导工作,他要求报社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把报纸办成既有权威性,又有群众性,旗帜鲜明的报纸。
报社方针
中国电力报》坚持“权威、全面、诠释”的办报方针,通过对行业新闻的权威发布和全面报道、对经济走势的准确解读和专业诠释,不断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增强报纸的生命力,从而在服务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电力企业经营发展和服务广大读者的需求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
历史沿革
10多年来,中国电力报社经过艰苦创业正在走向成熟。报刊正确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电力工业部的工作部署;及时传播了电力经济技术信息,广泛交流了电力工业改革、发展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在电力工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报刊的发行量也年年稳中有升,已名列首都产业报刊前茅。 中国电力报社针对电力工业的实际和产业报的特点,提出了“以正面报道为主,以深度报道取胜,以抓问题见长”业务指导思路,把着力点放在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上。同时注重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读者,增大了报刊的信息量,增强了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在向创办一流行业报刊的方向上扎实地迈进。
1993年,《中国电力报》在改为每周出四期后,组织和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宣传和鼓舞了广大电力职工,特别是打好了几个深度报道战役,形成了宣传的声势。如《集资办电呼唤股份制》的超前报道,反映山东电力基本建设经验的《成功之路》,反映文明施工的《今日东北虎》和电力改革与发展典型的《腾飞吧,什邡》等,宣传了典型,推广了经验,振奋了精神,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特别是参加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报道的《老字号缘何不如新字号》,反映了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被多家报纸刊登,促进了改革的深化。这些重点报道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肯定和赞扬。全年有20篇新闻作品和其它作品分别在
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全国
报纸副刊协会评选中获奖。报社2个单位和3名个人受到电力部、中电联、水电工会的表彰。《中国电力报》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新闻被中央各报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转载和转播,扩大了电力工业的社会宣传,树立了电力行业的整体形象,受到各界的关注和欢迎。
1993年6月25日,电力工业部副部长赵希正代表部党组,在中国电力报社宣布报社领导班子的任命决定:沈凤仪任中国电力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敬元、王渭林、赵文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资源优势
《中国电力报》是全国电力系统唯一的行业报,由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管,中国电力报社主办。其主要任务:报道世界各国电力动态,交流电力行业的管理经验和改革措施,研究电力行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传播技术经济信息,普及电力科技知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电力行业的重大事件进行及时深入地报道,起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喉舌作用。同时,作为电力系统的行业报,对电力工业的改革、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报道,以引导舆论,推进改革;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广大读者传递信息,提供服务。是中国电力行业不可替代的传媒。
《中国电力报》每周一、二、三、四、五出版。有重大的新闻和事件时我们报是按照电力监管委员会的要求节假日还要继续出报,彩色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量20万份。主要涵盖与电力有关的政府部门;电网公司(如
国家电网公司、
南方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等);发电企业(如五大发电集团等);供电企业(如各省、市、县电力公司等);电建单位(如国家及各省、市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事业单位(如各级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大专院校、质检中心等);电气设备制造业(如相关电力设备、配套设备以及用于电力的相关产品等)和机械电子行业为电力系统生产产品的厂家等。
《中国电力报》1—4版为新闻版5—8版为周刊分为:电力工程、电气世界、农电天地、节能环保、城市供电、文化周刊等一些商务周刊。
《中国电力报》自1993年开展广告经营以来,同西门子、IBM、ABB、HP、日立、
美国EMC公司、微软、意大利比瑞电缆、杜邦、GE公司、霍尼维尔技术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郑州日产汽车、德国大众汽车、
上海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深圳华为集团、浪潮服务器、
曙光服务器、阳光集团、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中天科技、江苏远光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为国内外企业进入广阔的电力市场架设了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为电力系统企事业单位推广
企业品牌,树立自身形象,构建了信息交流和宣传的平台。
报社现状
《中国电力报》自1982年1月1日创刊以来,在电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中成长壮大。报纸规模从周一刊四开四版发展为周五刊对开八版,发行量一直处于行业报前列。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报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国电力报》按照“权威、全面、诠释”的编辑方针,很好地履行了宣传电力行业政策,传播电力行业信息,展示电力行业形象的职责。 伴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风风雨雨,中国电力报社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史。 25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长期缺电局面基本得到扭转,电力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中国电力报》在客观忠实地记录这一切的同时,报社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壮大。从机关报到行业报,从财政补贴到自负盈亏,从单一媒体发展到现在的报纸、杂志、网站、影视及各种其它媒体并存、具备现代化传媒公司雏形的独立的新闻出版单位,《中国电力报》已经成为全国电力行业的权威报纸。 25年来,报社重视职工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支有全局观念、有奉献精神、有创新能力、熟悉电力行业和新闻业务、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采编、经营和管理队伍。 经过25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杂志、《
中国电力新闻网》三大媒体,拥有北京国电广告公司、北京电力广告公司、
北京国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影视公司、北京通宇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司、北京中电兴艺术发展公司、北京国电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七家经营实体。中国电力报社将用三到五年时间,以电力行业为依托,发挥报社的新闻资源和人才优势,全力建设新闻文化产业平台,逐步把中国电力报社建设成为一个集报纸、杂志、电子网络、影视声讯、出版发行等为一体的文化传媒产业集团。 在报社发展过程中,报社党委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探索党委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的创新,为报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障。 特别是近几年,报社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和职工思想作风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凝聚力工程”为核心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报社的改革和发展。报社曾获得全国电力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 2007年10月1日,中国电力报社整合旗下的北京国电广告公司、北京电力广告公司、北京国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影视公司、北京通宇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司、北京中电兴艺术发展公司、北京国电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七家经营实体,成立了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
部门分布
1993年,中国电力报社在册人数89人,其中编辑岗位46人,占总人数的51.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66人,占总人数的74%,党员39人,占总人数的44%,全社平均年龄35.4岁。
中国电力报社设一室七部,即:
办公室、新闻部、理论部、农电部、专刊专题部、记者部、经理部、中国电业编辑部,同时还有北京国电影视公司、北京电力广告公司、北京通宇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司等经济实体。报社除编辑出版发行《中国电力报》外,还编辑出版发行《中国电业》杂志和供各级领导参阅的《内部参考》以及《电力快讯》等。
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报》1982年创刊时为四开四版小报,每周出一期;1983年改为每周出二期;1984年改为每周出三期。
1986年根据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党组的决定,报纸改为对开四版大报,并改名为《中国水利电力报》。1989年恢复《中国电力报》报名,并由每周出二期改为每周出三期;1993年改为每周出四期。《中国电业》前身为《人民电业》,创刊于1950年,1958年与《中国水利》、《水利电力工人报》合并为《水利与电力》,1966年停刊。1983年《人民电业》复刊,1987年更名为《中国电业》。
中国电力报社在全国共建有40个记者站,有记者62名。
2007年1月1日,是《中国电力报》创刊25周年纪念日。25年来,《中国电力报》见证了
中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中国电力企业成长与壮大的创业历程。25年来,《中国电力报》与全国电力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为电力行业提供强大的舆论宣传的同时,也得到了全国各级电力企业的大力支持。
2007年9月4日,中国电力报社及其所属全资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
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报社的二次创业。
主要工作
领会实践中央精神
紧跟中央精神,围绕部党组中心工作,使季季有系列,月月有重头落到实处,报刊指导性、权威性进一步增强。
1995年,中国电力报社紧跟中央精神,紧紧围绕部党组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及时把部党组的声音传达到基层,又通过基层的典型来推动党组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如反映城网建设的系列报道《城市电网的呼唤》、反映电力企业管理的系列报道《练内功增效益》,以及《黄河上游电力采风》、《9511工程系列报道》、《高高的沂蒙山》等都反映了电力行业的重要工作;《重访老少边》系列报道体现了报社跟踪报道的原则,干部工作系列评述也有较强的指导性;《中国电业》刊出的水电企业改革报道、环保问题报道等也在行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力快讯》在快、新、短方面也有明显变化。与此同时,报刊抓住热点问题进行了重点报道,如《提高设备质量迫在眉睫》、《企业雇员,你的新身份》等。对典型人物的报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报道好干部高安泽的《实践诺言》、反映优秀农电局长王保民事迹的《太行山不会忘记》、描写优秀知识分子邹泽宗的《在生命的取舍之间》等。特别是对见义勇为好青年赵华的《融入大山的身躯》的报道更为突出,引起了部领导的重视,电力部授于赵华荣誉称号并作出向其学习的决定,在全行业和贵州省引起强烈反响。此外,报社还抓出了一批有分量,有新意、有指导性的要闻,如中央领导到电力行业视察的消息,一批基层的好消息等受到读者和专家的好评。在对东北抗洪救灾等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上,无论从报道策划、采访行动,还是编排思想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进步。
贴近实际,贴近基层,发掘真材料
(2)在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读者方面有明显提高,可读性取得显著突破。
报社提出的“三贴近”是报刊进一步增强可读性,更好地面向读者的又一次大行动,受到首都新闻界的肯定。报社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经过努力,反映群众呼声的内容比过去增多了,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增强了,像《给爱妻的回信》、《运行女工的心声》、《新电分房五公开,职工迁居乐融融》、《电建职工,业余生活怎样过》等。报刊覆盖面更为广泛,信息传播渠道拓宽,如对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的报道,对煤炭、机械等与电力工业相关部门的报道都有明显增加,《小铅丝敲醒哈老大》等报道还引起一定反响,推动了相应工作的开展。同时,基层稿件逐步增多,稿件短了,信息量明显增大,尤其是有些基层稿件在一版、一版头条占据了相当分量,受到读者好评,这反映了编辑思想的转变。有特色的专栏、专刊得到加强和充实,《权威人士谈》较前更为丰富;《四季》生活版和农电版的《讲述农电同行自己的故事》贴近读者,办出了特色;四版上发表的《电力工业何时笑对蓝天碧水》、《电力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也因题材对路、抓得及时、贴近读者而获好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二版的《四方聚焦》,因紧扣电力行业的热点、难点而引人注目,并带动了二版的明显变化。
1995年,在全国产业报好新闻评选中,《中国电力报》有6篇作品获奖,它们是《溶入大山的身躯》、《老农护线热心肠保护京津大动脉》、《关系说》、《市场经济与农电发展》、《让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达拉特电厂二百职工户口何日能落》。
经营管理
为了减少亏损,减少部事业费补贴,适应纸张、印刷价格上涨的形势,中国电力报社对报价作了一定幅度的调整。由于报刊在指导性、可读性等方面质量逐年提高,也由于发行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政策合理,报社各驻地记者站工作扎实深入,加之在新闻稿件处理上实行了向好稿、老少边穷地区和发行先进单位倾斜的措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报纸发行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1994年有一定的增长,发行量超过20万份。《中国电业》发行量达到2.6万份。
报社的采编及办公自动化工作,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迈出一大步,编辑岗位实现了人手一机,使采编质量和新闻稿件时效性大大提高,几次重大会议报道中已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与此同时,报社开始和记者站、网省局报社联网,正朝着全国电力系统新闻信息共享的方向稳步前进。另外,针对电力系统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的现状,报社办了2期培训班,效果很好。
按照年初制定的夯实基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报社新成立了总编办公室和几个经营公司和中心,内部体制初步理顺,基本上形成了采编、经营、管理三个系列;报社内部竞争上岗和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初步建立,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和健全,标志着管理意识的不断加强。
社会活动
1995年,按照部领导的指示,报社加强了与中央新闻单位的合作,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播《中国电力报》上的新闻22条;报社与新华社合作,共推出4篇电力扶贫共富工程的《内参》报道,扩大了对上对下宣传的范围。
1995年10月中旬,按照电力部的有关指示精神,报社组织电力系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赴福建视察。经过为期一周的视察,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对发展福建电力工业的意见和建议。其间,陆延昌副部长与视察团成员进行了座谈。
编辑出版
《今日中国电力工业》大型画册。该画册系统地回顾了建国以来
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具有很高的史料及鉴赏价值,有力的配合了“第二届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与成就展览”。
为庆祝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亿kW,国庆节前夕,报社在全国电力系统举办了《再上新台阶》大型图片展览活动。该活动收集了全国已建和在建的所有百万千瓦级大型电厂的50多张宣传图片。史大桢部长参观了在首都举办的展览,并对展览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加强了与各网省局报社的合作。除交流经验,共同提高以外,已经发展到重大题材共同采访,共同刊登。如1995年全国电力工作会议,《中国电力报》较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还按照部领导的指示,承担了给各网省局传稿的任务,扩大了宣传面。在对“9511工程”的宣传中,报纸编辑部与华北记者站、华北电力报共同采访,共同发稿,扩大了宣传声势,使电力工业宣传逐渐形成合力。
报刊协会工作
1)协会更名为中国电力报刊协会。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前身是中国水利电力报刊协会。根据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两部意见,经会员大会民主讨论通过,并报请新闻出版署、民政部批准,于1995年4月8日正式更名为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协会挂靠电力工业部中国电力报社;水利部另成立水利报刊协会,从而理顺了协会业务工作的领导关系。
(2)1995年7月,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在郑州市召开了第七次理事代表会议,电力工业部赵希正副部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张绍贤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常务理事会。本届常务理事会由21名报刊的社长或总编组成。沈凤仪同志任理事长,王正茂、李聚民、霍效光任副理事长,齐永泉任秘书长。沈凤仪同志代表当选的第三届理事会作了“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优势,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为题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了协会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指导思想和11项主要活动安排。此次会议受到广大会员单位和部领导的好评,认为这次会议不仅是协会的一次会议,而且是全国电力系统的一次重要的新闻工作会议,对电力系统的新闻宣传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3)协会协助电力工业部领导举办了大型爱国主义宣传活动:电力工业“新中国第一”的史料征集和征文的评选和颁奖活动,并与中电联史志办合作,出版了史料丛书《光辉的历程》。
(4)强化精品意识,评选了1994年度的好新闻和好文章;报纸有150篇
作品获奖;期刊有350篇文章获奖。
(5)举办了电力系统企业、行业报副刊理论研讨会,和新闻指导性和贴近性理论研究征文活动,交流了一大批学术论文。
(6)转发了新闻出版署颁布的
报纸和社科类期刊质量标准和评估办法,拟订并颁发了电力行业报刊“十佳双优”评选条件,推动了报刊质量管理,报刊的出版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在1995年年底由新闻出版署、全国记协和全国企业报协会联合举办的全网企业报“十佳百优”评选中,电力系统南京供电报被评为“全国十佳企业报”、东北电力报等7家企业报被评为“全国百家优秀企业报”。电力系统企业报获奖数量,名列各部委系统企业报前4名,为电力行业争取了荣誉。
报社地址
白广路办公区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二条1号邮编:100761
总部基地办公区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7区18号楼 中电传媒大厦 邮编:100070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