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创刊于1976年,月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办刊历史
1976年,《遗传工程产考资料》创刊,不定期出版(内部刊)。
1980年,该刊共出版了十一期、增刊四期、目录索引二期。
1981年,该刊油印刊改为铅印出版,并将原《遗传工程产考资料》更名为《遗传工程》季刊。
1986年,该刊刊名从第02期开始由《遗传工程》更名为《生物工程进展》。
1987年,该刊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02年,该刊刊名由《生物工程进展》更名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3年,该刊刊期由季刊改为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生物工程领域学术交流园地;生物技术产业化主流传播媒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重点栏目: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综述、行业分析、知识产权、专家论坛、发展战略、评论、产业报道、研究简报、展会报道等。
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包括人类健康与生物技术、农业发展与生物技术、生化工程与生物加工、生态环境与生物技术、海洋与水产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产业化和商品化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大型医疗机构,制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环境、海洋等领域的生物技术企业与相关仪器试剂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生物技术政府管理部门、学术团体。
承办和协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会议,利用学会资源为期刊组织稿件和专辑,利用学会会议推广和宣传期刊。
人员编制
据2019年4月第03期期刊内页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61人、顾问17人、编辑3人。
学术交流
2017年11月24至26日,为顺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为展示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科研成果,促进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探讨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该刊在昆明市主办了“2017全国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应用研讨会”。
2018年7月27日至29日,旨在为业内同行提供产学研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分享研发与产业化经验,探讨植物生物育种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该刊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了“2018年全国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研讨会”。
2019年4月13日至4月16日,为探讨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提升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交流学术成果,该刊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联合举办了“2019全国植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研讨会”。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发行范围
覆盖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海外的有关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的订户,和中国国外建立有广泛的刊物交换联系。
据2019年4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出版文献共7400篇。
据2019年4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载文量为4508篇,基金论文量为2931篇。
影响因子
据2019年4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总被下载1754091次,总被引62041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40,(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25。
据2019年4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被引量为37232次,下载量为161688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影响因子为0.5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396名,在生物学科类排名(93种)中排第49名。
收录情况
荣誉表彰
该刊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刊。
2015年、2016年、2017年,该刊连续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排行榜三等奖。
2015年版、2016年版、2017年版,该刊连续三年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综合评价总分”在生物工程类期刊中排名第一。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
反映生物工程学科的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报道该学科重大研究成果与进展,推进生物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引导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方向,传播生物技术新理论与新技术,促进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
发刊贺词
1986年,谈家桢(原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工程中心科学顾问、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曹天钦(原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陆宇澄(原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科委主任),为《生物工程进展》更名发刊贺词。
封面演变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期刊封面演变过程如下:
现任领导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2:20
目录
概述
办刊历史
办刊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