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是民航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其前身为成立于1986年10月的北京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所,2011年1月10日,航科院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历史沿革
1986年10月,北京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所挂牌成立,下设情报研究室、适航研究室,共有科研和管理人员30余人,主要在民航发展规划、信息研究及适航审定方面为总局提供技术支持。
1987年6月,北京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所更名为民航第一研究所,下设情报室、规划室、适航室、维修室、通用航空室等,共有科技和管理人员100余人。
1992年3月,根据民航总局指示,从民航第一研究所抽调适航室和维修室组建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中心,在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司的领导下开展适航管理工作。
1994年10月,经科技部和中编委批准,民航第一研究所更名为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1999年4月,总局适航中心和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合并,5月6日挂牌,成立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
2002年12月,民航安全技术分析和鉴定实验室成立。
2010年1月13日,中编办正式批复同意中国民航技术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2011年1月10日,中国民航第一所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成立大会上,中航集团、南航集团、东航集团、海航集团、中国商飞、首都机场、西部机场集团、空军装备研究院以及中航协等9家单位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12月30日,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空器评审中心挂牌成立。成为民航局飞行标准司授权开展航空器评审工作的专职机构,开展所有国产、进口机型项目航空器评审工作。标志中国民用航空器评审能力实现关键性提升。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航科院拥有研究院学术顾问1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民航特聘专家2名、青年科技带头人2名;教学科研系列科技专家4人、工程系列科技专家47人、经济系列科技专家14人、其他系列的科技专家8人。航科院共有职工301人,其中35岁以下职工共有143人,36至40岁职工共有39人,41至50岁职工共有95人,51至55岁职工共有18人;具有博士博士及以上文化程度60人,硕士117人;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23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37人。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栗牧怀、谢孜楠、姚红宇、胡华清
民航特聘专家:谢孜楠、刘清贵
青年科技带头人:胡华清、张越
研究部门
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航科院设有9个研究所、3个民航总局科研基地。
院属研究所:航空器适航研究所、航空安保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所、标准计量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航空安全研究所、民航发展研究所、民航运行技术研究所、航行新技术研究所(民航北斗技术应用研究所、民航PEN飞行程序设计中心)
民航总局科研基地:民航安全技术分析和鉴定实验室、民航经济运行实验室、航行新技术试验验证实验室
设备资源
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民航数字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民航分馆,拥有三千多万篇全文资料。其中民航专业资讯有十多类:民航剪报、民航法规、民航标准、民航信息快报、国际民航研究报告、国际民航组织附件、中国民用航空、中国民航报、自建民航专业资料库、互联网行业动态库、飞机资料等光盘资料库。另外,民航数字图书馆还先后引进了方正电子图书、国研网资讯、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龙源人文社科期刊等资料。民航数字图书馆还将做为
NSTL(
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的服务节点,提供NSTL资讯的检索及全文原文传递服务。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截至2011年1月,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国家数十项863、自然基金和民航重大科技项目。“十一五”期间,研究院共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任务15项,民航局科技计划任务50项,承担标准项目任务58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有2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航科院研发成功的机场跑道端拦阻系统,对高原复杂地形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打破国外厂商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同时迈出产研联动的重要步伐。
学术期刊
《中国民用航空》是经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综合性刊物,自2001年1月起《民航经济与技术》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设置航空运输、机场、空管、航空安全、维修、航空保障、航空法、航空工业、世界民航、行业文化、通用航空、人力资源、一家之言以及数据资讯等栏目。
《中国民用航空·学报》是由中国民航局主管、民航局科委指导、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联合主办、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设置航空运输、航空制造、航空安全、适航与维修、信息化、空管、机场、航空经济、人力资源、民航管理等主要栏目。
《中国民用航空·财经》杂志由《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与航联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合作出版,设置资本与金融、投资之道、税务园地、财务控制、会计论坛、政策法规、服务创新、市场与营销、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管理新思维、环球瞭望、产业观察、观点评述及专题报道等栏目,并提供民航业最新时事资讯和有参考价值的专业统计数据。
《国际民航安保信息》(月刊)创刊于2011年,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安保所主办,主要介绍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协(IATA)等颁布的安保政策,国际安保实时形势和美国、欧盟等国的安保最新技术信息,从而为中国民航安保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航科院开展了与国际民航组织、美国联邦航空局、欧洲空中航行安全组织实验中心、美国MITRE先进航空系统开发中心、英国泰雷兹培训与模拟有限公司、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波音公司、空客公司、韩国科学研究院、新加波科学研究院等国际组织和国际航空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国际民航组织亚太PBN飞行程序办公室落户中心。
国内交流
据2017年7月航科院官网显示,航科院与民航局、华北管理局、华东管理局、西南管理局、中南管理局、国航、南航、东航、首都机场集团、云南省机场建设集团、西部机场集团、中国商飞上海客服公司、西飞、中航商发等民航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南航大、民航大、广汉飞院等国内知名大学和交科院、铁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稳定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关系。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航科院形象标志的视觉形态定位与造型元素的构成是根据航科院理念的核心意境来创意设计的。
标识把握航空科技行业中形象的视觉语言特征,富有科技动势涵义的弧形,把安全、创新、一流、发展的概念与之巧妙结合,而富有力度的造型更是研究院创新、进取内涵品质的深刻体现、简洁的色彩信息传递清晰有力。
整体造型稳中求变,体现强大的科技性与权威性,标识图形通俗、易于推广应用。
精神文化
院训:严谨、求是、开拓、创新
战略:科研立院、产业富院、人才强院
目标:科技创新重要基地、实验验证权威机构、行业发展一流智库
宗旨:立足科技创新、面向民航发展
愿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航科研机构,越是向前发展,我们努力的目标就越高
动力:求真务实、成就一流
价值观:尊重人才、矢志创新、开放合作、优质服务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