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地球大会
2019年11月18日在北京开幕的大会
2019年11月18日在北京开幕的中国数字地球大会上,中国科学家发布了地球大数据原型系统。该系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具有唯一标识规范化的地球大数据,此前已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数字“一带一路”、全景美丽中国等方面展开应用。
发展历史
2024年6月1日,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在苏州开幕。
历届活动
第一届
1999年11月,中国科学院联合19个部委以及中外相关机构在北京召开首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
第二届
数字地球是空间科技、信息科技、地球科学高度融合的交叉科技领域,也是定量化研究地球、深度认识地球、科学利用地球的先进工具。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郭华东介绍,地球大数据原型系统集数据存储、管理、信息挖掘于一体,把散落的地球大数据“珠子”串成“项链”,将成为驱动科学发现和决策支持的重要科学平台。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相继研发的数字地球系统,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城市管理、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数字地球大会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中科院主办。本届大会以“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
大会还发布了全球数字地球领域的首部学术专著《数字地球手册》。该手册分析了数字地球理论、技术与应用,剖析数字地球发展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由来自18个国家100多名作者共同撰写,对全球的数字地球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郭华东、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分别作了题为《数字地球驱动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的下半场 数字化的新时代》的报告。此外,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科院院士梅宏,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执行院长何昌垂,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分别围绕5G/6G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软件定义世界:现状与挑战、智能科技构建空间信息服务、创新推动数字中国建设、人工智能助力数字地球可持续发展等主题作特邀报告。大会为期3天,围绕“地球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数字地球前沿技术与平台”等主题开展研讨,共设置52场分会报告。大会还举办了陈述彭先生数字地球学术思想研讨会。此次大会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等11个单位联合承办、16个单位协办。
第三届
2024年6月1日至2日,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南京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举行。
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南京大学主办,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空间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等承办。大会为期2天,设有数字地球学科前沿、数字地球应用创新、数字地球技术服务、数字地球青年发展等主题分论坛。
第三届中国数字地球大会以“数字技术支撑地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数字地球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典型应用示范、行业发展等方面,深入研讨数字地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为各领域专家学者、决策与管理部门、创投企业工程与研发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中国数字地球科技的进步,推动地球大数据科学技术在重大科学发现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贡献力量。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3 20:40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历届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