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全称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先后三次建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川陕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转战陕南地区。11月,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改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任副主席,曾中生任参谋长。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转战途中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6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将红四方面军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7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巴中县设立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王树声任副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倪志亮任参谋长)和总政治部(兼西北军区,张琴秋任政治部主任)。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与中央红军会师。同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河口会议决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张国焘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任军委委员。至此,川陕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撤销。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935年2月,为粉碎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谢子长任主席(谢子长逝世后刘志丹继任主席),刘志丹、高岗任副主席,朱子休任参谋长,白坚任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谢子长、刘志丹、杨森、杨琪、张秀山、张达志、高岗等任军委委员,统一指挥西北红军。5月,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任总指挥,高岗任政治委员,白坚任政治部主任。随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西北红军主力实现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胜利。9月,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在永坪镇与西北红军会师,两部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会师后随即召开中共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联席会议。会议执行“左”倾肃反政策,改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将原军委主要领导全部撤职,任命聂洪钧兼任军委主席。1935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决定,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撤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935年11月,为争取张国焘北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泉县下寺湾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党中央对外称中共西北中央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及后方办事处。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叶剑英任参谋长,聂洪钧、张云逸任副参谋长,王稼祥任总政治部主任,叶季壮任供给部部长,杨立三任兵站部部长。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增补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为委员)。后方办事处由周恩来兼任主任。1936年2月,为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现有苏区,红一方面军名义称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6月,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随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保安县(今志丹县)。12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与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合并,成立扩大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至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撤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21:1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