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会(Chinese Astronomical Society)是中国天文学者从事组织学术活动、编辑天文学书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普及天文科学知识等工作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发展历史
1912年5月,民国政府教育部设立中央观象台,接收清政府钦天监外署(泡子河观象台)作为台址;同年民国政府接管清政府所属的军谘府改组为参谋本部。对军谘府所属创设不久的陆军测量总局和陆军测量学堂(后改称学校)充实人员、设备,在三角科中培养一批实用天文人才。
1915年,中央观象台天文工作者筹组天文学会,先以中国天文学会名义出版《观象丛报》,希望能扩大学术影响,引起重视,从读者中发现、培养和吸收会员。
192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正式成立,在北京中央观象台召开成立大会。
1923年,中国天文学会接受捐助,设立“隐名奖金”,奖励天文科普作品。
1925年,中国天文学会接受已故名誉会员柯鸿年捐助,设立“淡园奖金”,资助出席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的旅差费用和奖励研究中国古代天文著作的奖金。
1927年秋,中国天文学会在南京设立通讯处。不久,秘书处也迁往南京。
1932年会所迁至南京,挂靠在
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的前身)。
1935年中国天文学会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
IAU),成为其团体会员单位,并拥有296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
1949年后,中国天文学会先后由中国科联和中国科协领导,并一直挂靠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00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8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学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决定学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四)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六)决定终止事宜和其他重大事宜。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领导学会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或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情况;
(五)决定办事机构、工作委员会(协助理事会开展学会工作)、专业委员会(负责开展专业学术活动)等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设立、注销和更名;
(六)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七)决定名誉职务、顾问的人选及设立;
(八)决定副秘书长、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九)领导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十)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据2018年5月学会官网显示,中国天文学会下设6个工作委员会、1个工作组(基金)和11个
专业委员会。
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图书信息出版工作委员会
工作组(基金):基金工作组
专业委员会:天体测量专业委员会、时间与频率专业委员会、太阳与日球专业委员会、行星专业委员会、恒星专业委员会、星系与宇宙学专业委员会、天文仪器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空间天文和高能天体物理专业委员会、天体力学与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
据2018年5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与14个省市天文学会和2个天文小组建立业务指导关系。
天文小组:河南天文小组、长春天文小组
组织成员
据2018年5月学会官网显示,中国天文学会有团体会员单位23个,会员2000余人,他们主要是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
业务资产
(一)开展中国国内外天文学科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促进国际民间科技合作和交流;
(二)普及天文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天文科普活动;
(三)编辑出版天文书刊;
(四)对中国天文学科进行发展战略研讨和决策咨询,接受委托承担有关科技项目的论证和评估以及天文科技文献和标准的编审;
(五)举荐人才,经政府部门批准,表彰和奖励在各项业务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天文工作者;
(六)推动天文教育,开展对会员和天文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七)反映会员和天文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会员和天文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八)组织会员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对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提出科技建议,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九)举办为会员服务的其它活动。
学会经费来源:(一)中国科协的拨款和政府资助;(二)捐赠;(三)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四)会费;(五)基金;(六)利息;(七)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学术交流
中国国内活动
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学术年会是一个群众自发的 技术研讨会,就VO技术、天文信息学的 发展、资源建设、教育科普等广泛的话题展开自由研讨。截至2015年底,年会已经成功举办15届。
“张衡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会议重点讨论恒星演化、银河系结构、致密天体以及时域天文学等科学议题,促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
国际活动
“亚太合作天体物理国际系列研讨会”旨在促进太平洋/亚洲科学界与世界各地的年轻学者(博士毕业后0-6年内)之间的合作,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论坛,对当前和未来的天体物理研究项目交换想法。该系列专题会议每2-3年举行一次,截至2018年3月,已成功举办过两次。
学术刊物
《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发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高水平原创性的研究成果;2001-2004被SCIE收录,2005年开始被SCI光盘版收录;其它收录数据库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CSTP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文摘AAA、NASA天体物理数据系统ADS。
《
天文学报》发表中国现代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1989年起,该刊被英国科学文摘(SA)和苏联文摘杂志系统收录。
《
天文学进展》主要刊登反映中国国内外天文学各分支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评述性文章;也发表学科前沿介绍、科研简讯、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报道等稿件及少量优秀科研论文;该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JCR)、万方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
人才培养
科技奖项
为纪念
张钰哲先生,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鼓励并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特设立张钰哲奖。
为纪念
黄授书先生,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鼓励并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年轻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特设立黄授书奖。
科普活动
中国星空大会是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北京天文馆和《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业余天文盛会,从2005年开始中国星空大会每年一届。
星空大会期间,中国各地、各行业中的天文科普和教育工作者以及中国内外天文爱好者将共聚一堂,交流天文活动心得,共同促进中国天文科普事业的进步。大会将特邀专家作报告、进行讲座交流、器材制作研讨、观测摄影、参观天文台等活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会徽由金黄色圆形背景、代表学会英文名缩写组成。
精神宗旨
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天文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贯彻民主办会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
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团结广大天文工作者和有关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天文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为加速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现任领导
名誉理事长:王绶琯、叶叔华、曲钦岳
顾问:崔向群
理事长:武向平
副理事长:刘晓为、沈志强、郑晓年、戴子高
秘书长:杨戟
中国天文学会十五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理事长:叶叔华、曲钦岳、方成、苏定强
理事长:韩占文
副理事长:王娜、刘继峰、吴学兵、周济林、袁业飞
秘书长:毛瑞青
常务理事:方陶陶、李向东、杨小虎、吴雪峰、林伟鹏、赵长印、侯金良、宫雪非、常进
理事:王建民、王洪光、王晓锋、孔大力、艾力•伊沙木丁、冯 骅、朱庆生、仲佳勇、孙小淳、严人斌、严 俊、李 婧、吴庆文、吴 宏、张首刚、陈学雷、陈雪飞、范一中、季海生、周礼勇、赵海斌、胡中文、胡绍明、俞云伟、施勇、姜泽军、袁啟荣、高亮、常亮、康熙、商朝晖、舒新文、蔡一夫
副秘书长:陈雪飞、宁宗军
学会司库:蔡华伟
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监事会名单:
监事长:刘富坤
监事:刘煜、赵公博
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五理事会党委名单
党委书记:韩占文
党委副书记:毛瑞青
组织委员:刘继峰
纪检委员:宫雪非
宣传委员:蔡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