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成立于1968年,是
中国地震局直属的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以完成中国地震局下达的各项任务,全力为中国地震局服务为主要职责;是中国地震局直属大地形变(水准、跨断层)测量技术管理部依托单位,以GNSS测量、区域精密水准测量、跨断层形变测量、流动重力测量、地磁观测、空间遥感技术、地球物理探测等技术手段,开展地震监测、
地震预测、地震应急、震害防御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防震减灾工作。
机构设置
一、办公室
1.协助中心领导组织传达和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以及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部署安排和相关政策;
2.协助中心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政务工作,组织主任办公会、主任专题会等会议,负责重要文件起草和公文审核;
3.负责重要部署、领导批示及会议决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
4.承担文秘、文电、印鉴公函、机要密码、保密、信访和综合档案管理等工作;
5.负责会议、公务接待、调研等管理工作;
6.负责政务值班、政务公开、户籍、办公用房规划管理等工作;
7.开展政策研究,推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
8.负责公务车辆管理维护、安全生产及平安建设管理等工作;
9.组织政府采购和自行采购工作;
10.承担中心领导日常服务保障事务;
11.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计量装备处
1.负责地震观测技术发展规划和地震计量发展规划的草拟;
2.负责地震监测专业设备相关业务管理工作;
3.负责地震计量相关业务管理工作;
4.负责地震监测站网运维相关业务管理工作;
5.负责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地震标准化业务的管理工作;
6.负责计量装备领域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管理和执行验收工作;
7.负责计量装备领域公务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管理工作;
8.承办计量相关资质年检等工作;
9.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科技监测处
1.负责组织应急流动观测方案制定和演练,以及全国重特大地震应急流动观测任务实施;
2.负责拟订科技、监测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监测预报、地震应急、科技创新等管理工作;
4.负责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领域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管理和执行验收工作;
5.负责信息化建设管理,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6.负责震害防御、防震减灾技术储备,以及相关公共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管理工作;
7.负责国际合作和港澳台合作交流,以及学术交流、学科、学会(协会)管理等工作;
8.负责质量管理工作,承办中心业务相关体系维护、资质年检、换证等工作;
9.负责科普宣传等管理工作;
10.承担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11.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规划财务处
1.组织制定中心事业发展规划;
2.负责制定和修订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3.负责采购、基本建设、国有资产、合同的管理工作;
4.负责财务管理、收支核算、预算、决算、税务、统计、人员经费、公积金管理等工作;
5.负责非科技类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管理和执行验收工作;
6.负责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经费收支、绩效考评等管理工作;
7.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人力资源处(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1.负责组织人事制度制定与实施;
2.负责干部队伍建设,承担干部选拔、任免、监督等工作;
3.负责人才队伍建设,承担招聘、职称、人才、创新团队管理等工作;
4.负责教育培训、考核、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
5.负责机构编制、岗位设置、工资、考勤、社会保障、劳务派遣用工等工作;
6.负责离退休人员相关工作;
7.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六、党委办公室
1.承担中心党委的党建、组织、文秘、指示、决议等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
2.负责思想政治建设、意识形态、普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3.负责党员教育、考核和管理工作;
4.负责党组织发展、党内总结评优、党建工作考核等工作;
5.负责统战、群团,以及工会、职代会等工作;
6.负责审计相关工作,以及审计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宣贯等工作;
7.负责新闻宣传、门户网站和新媒体等管理工作;
8.承担巡视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9.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七、纪检室
1.承担中心纪委监督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以及应急管理部党委、中国地震局党组和一测中心党委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落实情况等职责;
2.协助做好中心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
3.负责日常监督,开展违规违纪问题核查审查,运用“四种形态”,履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职责;
4.负责纪检相关制度的建设、宣贯和执行工作,开展廉政警示教育;
5.负责信访举报和检举控告的受理及问题线索处置;
6.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八、仪器装备部
1.承担全国地震监测专业设备管理业务;
2.承担地震监测专业设备定型、准入、运行质量评价等工作;
3.承担国家级备机备件库建设与运维任务;
4.承担全国大震应急流动观测装备的保障和统一调度工作;
5.组织技术装备相关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规章制度编制工作;
6.组织新型地震观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试验工作;
7.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计量检定部(计量委秘书处)
1.承担全国地震计量管理业务;
2.组织地震计量技术标准、业务规范和规章制度编制,以及相关业务的审查和应用评估工作;
3.承担地震计量标准建立和量值溯源传递;
4.承担国家地震计量站建设与运维工作;
5.承担地震监测专业设备检定、校准、测试、评估、定型等计量支撑工作;
6.承担全国地震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日常工作;
7.组织在线计量、现场计量等计量检测方法、技术研究工作;
8.承担地震计量相关实验室和检测场地的建设和运维,以及相关车辆保障等工作;
9.承担地震行业检测实验室/比测台站的建设指导和能力评估工作;
10.承担唐山地震计量检测场管理及日常工作;
11.开展计量技术服务;
12.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运维技术部
1.承担全国地震监测站网运维保障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承担全国地震站网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平台建设与运维工作;
3.承担中心站运维保障、故障诊断等技术支持工作;
4.组织编制地震监测站网运维相关业务规范、技术标准和业务规章制度,组织运维质量考核评价;
5.开展运行监控、故障诊断与维修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方法研究;
6.承担地震标准化研究室日常工作,以及地震标准化技术支撑职能;
7.协助做好全国流动观测日常管理,以及全国地震台站标准化工作;
8.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一、监测业务部
1.承担流动GNSS、水准、重力和跨断层等地球物理观测工作,以及相应的地震现场应急流动观测工作;
2.承担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野外建站与观测任务;
3.承担传统观测技术的升级和地震监测新技术的引入与业务化推广;
4.承担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等学科管理组安排的相应任务;
5.承担地震监测和相关车辆保障等工作;
6.开展地震监测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7.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二、科技创新部
1.跟踪国内外地震科学相关科技前沿发展,开拓中心科技新领域;
2.开展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地震地质等防震减灾相关领域的地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相关工作;
3.承担地震监测数据精化处理与产品研制工作;
4.承担地震分析预测和震情会商工作,开展年度危险地区的异常分析跟踪工作;
5.承担地震监测和科技领域相关实验室建设及运维工作;
6.开展科技创新领域社会公共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7.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三、减灾技术部
1.承担国家级应急流动观测队的建设与运维,负责测震应急流动观测方案制定和片区演练实施,承担应急流动观测管理部的相关职责;
2.承担中国地震局测震等学科管理组安排的相应任务、中心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相关工作,以及地震现场应急测震和地磁流动观测等工作;
3.组织应急流动观测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编制;
4.承担流动地磁监测和相关车辆保障等工作;
5.开展减灾技术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6.承担地震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重大工程灾害防御技术储备及专项监测工作;
7.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等社会公共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8.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城市地下探测工程、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等工作;
9.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四、信息发展部
1.承担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部署实施;
2.承担与中心业务体系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数据库建设和软件研发工作;
3.承担信息化设备、局域网络、信息安全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4.承担门户网站、业务系统运行维护,以及地震舆情信息监控等工作;
5.承担东部形变数据中心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工作;
6.承担科普宣传工作;
7.承担科技资料管理和共享工作;
8.承担科技档案和图书管理工作;
9.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五、综合保障部
1.承担基础设施维护、维修与改造实施工作;
2.承担国有资产实物管理等具体工作;
3.承担环卫和安全保卫等工作;
4.承担水、电、暖等后勤保障工作;
5.承担食堂管理及运行工作;
6.承担消防具体工作;
7.承担日常值班工作;
8.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心业绩
重大工作
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中国地壳运动网络工程、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973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网络、三峡库区形变网监测以及中国大陆地球物理背景场等多项国家级重大工程,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科学工程共计200余项;完成了大同地震(5.8级、6.1级)、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汶川8.0级特大地震、玉树7.1级强烈地震、芦山7.0级强烈地震等应急监测和科学考察任务;完成了印尼8.7级地震后川滇地区紧急强化监测、九寨沟7.0级强烈地震应急及“十九大”等特殊时期的震情监视和安全保障等任务;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利用海量地震监测数据生产出用于地震分析和预测的数据产品,面向社会提供大数据产品共享服务,其中“全国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图”被广泛引用,并成为强震危险区判定和中长期地震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
中心资质
一测中心作为全国地震计量专用测试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履行全国地震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日常工作。拥有全国甲级测绘资质和地震系统唯一授权的CNAS认可证书,是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获得荣誉
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自然科学奖、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学基金奖50余项;
2021年4月13日,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西藏地震监测科研团队入选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集体公示。
2021年4月27日,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西藏地震监测科研团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中心领导
现任领导
李军,男,汉族,1970年7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工学硕士,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董礼,男,汉族,1965年8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士,中共党员。 现任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雷强,男,汉族,1967年1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中共党员。 现任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武艳强,男,满族,1978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中共党员。 现任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历任领导
1968年11月,国家测绘局地震测量队革命委员会成立,韩荣昌为革命委员会主任,李福全、华荣茂为副主任,刘建华、夏金乔等四人任委员。
·1970年,津党字第084号文批准,建立中共国家测绘总局地震测量队支部委员会,韩荣昌任党支部书记,李福全、陈鑫连为委员。
·1971年,津科党第3号文批准,成立中共地震测量队委员会,韩荣昌任党支部书记,李福全、陈鑫连等五人任委员。
·1971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震测量队。韩荣昌任革命委员会主任,刘克信、李福全为副主任。
·1973年,队党委改选,韩荣昌任党委书记,刘克信、李福全为副书记、陈鑫连等六人为委员。1976年,增补李延兴为党委副书记。
·1978年,震发办字第066号文批准,更名为国家地震局测量大队,韩荣昌任大队长,刘克信任副大队长。
·1979年班子调整,韩荣昌任党委书记,刘克信任大队长,孙书哲、李延兴任副大队长。
·1984年,新的领导班子,李延兴任大队长兼党委书记,高发成、匡绍君、张祖胜任副大队长。李光达任党委副书记。
·1989年,大队党委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李光达兼任书记,刘振国任副书记,张燕生任大队总会计师。
·1990年,调整班子,李延兴任大队长兼党委书记,匡绍君、赵万富任副大队长,张能祥任党委副书记,张祖胜任总工程师。
·1991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副局级事业单位),李延兴任主任(副局级),匡绍君、赵万富任副主任(正处级)。
·1993年,震发党[1993]042号及津党函[1994]1号文,确定我中心为局级事业单位,耿洪调我中心,任中心副主任(副局级)。
·1995年,调整班子,李延兴任中心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耿洪为副主任,免去匡绍君、赵万富副主任职务,免去张祖胜总工程师职务。
·1996年,党委换届,李延兴任党委书记(正厅局级),张能祥任党委副书记(副厅局级),刘振国任纪检委书记(副厅局级)。
·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李延兴任中心主任(正厅局级),耿洪任中心副主任,刘广余任中心副主任(副厅局级),刘振国任纪检委书记。
·2001年,调整班子,章思亚任中心主任,耿洪、刘广余、薄万举任副主任。耿洪任党委书记,刘振国任纪检委书记。
·2006年5月,中心领导班子换届。章思亚任中心主任,刘宗坚任中心副主任、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刘广余、薄万举任中心副主任,高荣建任纪委书记。
·2011年9月,中心领导班子换届。龚平任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刘宗坚任党委书记、中心副主任,刘广余、薄万举任中心副主任,高荣建任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