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纸为载体抄写或印刷的
中国古代图书。 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古代的时间下限,一般有3种意见:①定在以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近代史的1840年;②定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1911年;③定在
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1919年。大多数人赞成第二种意见,即1911年前成书的图书,为古籍。
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种:①雕版印刷。现存有确实年代的实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
金刚经》,但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②
活字印刷。据文献记载,北宋毕升于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
泥活字,元代
王祯曾用
木活字印书,明代中期又盛行
铜活字。明清
铜活字和
木活字所印之书,现尚有不少遗存。③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发展。书中文字需要有所区别时,例如经和注,或图画需用不同颜色印出时,分别刻成同样尺寸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
纸上即成套印本。先是
朱墨两色套印,后发展到三色、四色、五色甚至六色,并由套印发展到饾版、拱花艺术性很高的工艺技术。据考古发现,套印可能在宋辽金时代即已发明,盛行
于明、清。
中国古籍形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卷轴装。粘结幅度相等的若干幅纸成一长条,承袭
简册帛书的存放方式,左端安一轴,以轴为中心,从左向右卷成一卷。也有的不用轴。盛行于
南北朝至
唐代。②
册叶装。分
经折装和
蝴蝶装。
经折装,由卷轴装过渡而来,即将一长条,按一定行数左右折叠成
长方形,前后加封面。
蝴蝶装,将印好的一整叶,以有字的一面对折,数叶为一叠,将若干叠的
版心处粘于用作前后封面的硬纸上。唐末五代即出现这种装帧,盛行于宋元。③
包背装。将书叶无字的一面对折,数叶为一叠,右边版框空白处打眼订捻,前后封面是一整张纸,
书脊被
包裹起来。元代和明代前期最流行。④线装。折叠方法与
包背装一样,只是打眼处改用线装订,前后封面各用一纸。出现于明代中期,是中国古籍最后的,也是最通行的装帧形式。明清时期,很多宋元古书重新装修时大半都改为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