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隶属于国药集团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简称“医工总院”)前身为1957年创建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高层次、复合型药学人才的培育基地。
发展历程
1957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成立。
2000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进入中央企业序列,先后隶属于中央企工委、国务院国资委。
2010年4月,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打造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平台”的要求,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重组形成新的“国药集团”。
2010年12月,经国药集团董事会研究决定,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的基础上,建立医工总院。
2011年2月26日,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
2014年,医工总院调整管理架构,医工总院总部、上海医工院、张江分院管理部门合并,统一管理;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转至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院长王浩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2018年,医工总院进入国资委第一批“双百”改革序列。
公司规模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下设5家研发机构、4家国家级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3家工业企业。
下属研发机构:上海医工院、总院张江分院、海门分院、武汉光谷分院、上海瀛科隆医药
国家级中心: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药品包装材料科研检测中心,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药物与制药工业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技术服务平台: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数据支撑平台
省部级中心:上海呼吸系统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生物技术药物PK-PD研究工程技术中心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抗感染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生物物质成药性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药物制剂与工程化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新药安全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公司文化
精神文化
核心价值观:关爱、责任、创新、共享
理念:关爱生命,呵护健康
形象标识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统一使用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形象标识。
名称:生命之心
释义: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形象标识取用汉字“善”的上半部分,简化象形成涌动的水波纹,寓意国药集团如水般的胸怀与境界,泽被万物、谦逊包容;形象标识+中英文组合,整体呈“善”字结构,取义“上善若水”。
绿色、蓝色、湖蓝色相匹配,将绿地、蓝天、大海有机融合,寓意国药集团商贸、科研、工业三大体系协同共荣;螺旋式向上生长的标志走势,宛如生命体中的基因 DNA,凸显行业属性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整体设计呈现心形,它象征一颗集关爱、责任、创新与分享的生命之心,承载着无疆大爱。
形象标识设计充分体现了国药集团品牌“关爱、责任、创新、共享”的核心价值观。
上善:至善,最完美;
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并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前后共有研究人员一百余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后元许文思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岑均达、艾林、刘家健、岑冠新、陆久华、陆履康、陈永乐、曹胜华、蒋宁、游莉、邓爱凤、戈悦慈、耿国武、孔庆春、李广云、刘敦茀、陆定熙、马维勇、时惠麟、田生云、王其灼、吴林森、谢美华、杨福秋、俞雄、张椿年、张世昌、张秀平、钟静芬、李润荪、陈日南、易大年、陆润钟、陈代杰、崔明、沈舜义、史炳照、宋友礼、孙璧如、孙德芳、孙益、王文梅、谢丽芳、徐月美、徐卓君、赵文杰、朱宝泉、王明蓉、毛振玛、朱春宝、庄心洁、李继安、何璧梅、邹敬源、陈肖庆、陈曾湘、俞敦年、袁丽蓉、邓盛齐、贺芬、侯惠民、沈慧凤、王浩、吴文祺、谢保源、张学云、孔德云、李惠庭、罗思齐、杨义芳、董文心、刘全海、刘舜卿、张舒、庄镇华、沙静姝、杨光礼、杨世安、陈岱宗、黄乐毅、刘国良、宋显洪、王振堃、杨庆贤、俞如友、朱守一、周伟澄、金方、马璟
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赵文杰、何璧梅、陈曾湘、庄镇华、周伟澄
国家教委及国务院学位委“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朱宝泉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周伟澄、金方
上海领军人才:周伟澄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刘家健、王明蓉
(以上除院士外不列出逝世人员名单,逝世以官网信息为准)
学术交流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与众多世界的医药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如美国的默克辉瑞、礼莱、强生孟山都诺华公司,法国的施维雅公司,日本的津村、住友、味之素公司,比利时杨森公司等制药企业,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北里研究所、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台湾工业研究院等大学和研究机构,还接待了来自海外的多家工商科技代表团。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备忘录、委托研发合同、产品出口外贸订单,在科研、生产、教学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0项、省部级奖333项。
学术期刊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自1970年11月创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药学、生物医学类)、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千种表入选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奖。
世界临床药物》原名《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0年创刊,曾获国家“医药信息成果奖”,2003年起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世界临床药物》,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RCCSE中国核心(扩展版)学术期刊,被药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收录。
《医药战略》是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批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主管和主办、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编辑出版的月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10月学信网及研究院官网综合显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下设有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同时是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每年还计划与复旦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点:药学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点:药学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临床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生物化工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社会与管理药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
教学建设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在职博导20名,硕导86名。先后培养博士170余人,硕士700余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包括联合培养研究生)。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助学金每生每月1500元,奖学金形式种类多样;为非定向学生提供住宿,住宿费用为每生每学年1200元。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助学金每生每月3500元。同时,面向全体博士生设立了一等、二等和三等奖学金,覆盖面不低于80%。研究生同时还可享受其他福利或补贴,如非定向研究生的医疗保险、高温费、全年工作日食堂提供免费早餐和午餐(不在总部的部门或培养点提供餐费补贴,此项待遇等同于职工待遇)等。
资质证书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走近总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大事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3 15:42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