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对剖宫产率设置的警戒线为15%,美英等国的剖宫产率均在警戒线以下,日本仅为7%。而中国的总剖宫产率为46.5%,剖宫产率超过世界警戒线3倍多。根据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2010年的数据,中国25%的
剖宫产并不是出于医疗需要,即每年有500万例的剖宫产其实可以自然分娩。
中国剖宫产率
2010年,中国有1600万婴儿出生,其中将近一半是剖宫产。在中文文献中,中国剖宫产比例在36%-58%之间,而这个数字在80年代时仍低于5%。在过去几十年中,剖宫产缘何成为多数国人的首选?发表《英国妇产科杂志》(BJOG)上的一篇新的评论文章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努力抑制日益增长的剖宫产手术率。
文章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10年,有1600万婴儿出生,其中将近一半是剖宫产。尽管还不能确定具体的数字,在中文文献中,中国剖宫产比例在36%——58%之间。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剖宫产率低于5%而且直到1990年,剖宫产率也没有超过10%。
产率高的原因
中国如此高的剖宫产率可能由以下三方面导致:产科护理系统的结构、医院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鼓励以及病人习俗方面的偏好。
一些与中国产科护理系统相关的方面以及医院方面的因素导致剖宫产率增高。这些方面包括:
总数偏高的生产数量。用有限医疗资源管理庞大数量的出生人数,这可能导致较高的剖宫产率。
财政激励也会促使剖宫产率高于阴道分娩率,财政激励包括新生儿保险的覆盖、医生和医院的收入。
在中国公立医院的员工很少而且受政府控制。在中国,平均每千人有1.5个护士或助产士;而在英国每千人有9.8个护士或助产士。相较于阴道分娩,剖宫产手术需要的护理时间更少。
妇产科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不到2%的医生完成了硕士或博士水平的训练。
很多医生的绩效工资是靠接待病人的数量和病人的住院费来提成的。剖宫产手术比阴道分娩的收费更高,因此这些刺激都会使医生引导孕妇选择剖宫产。
在分析中国剖宫产率时,孕妇的偏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作者指出,
独生子女政策下的人可能对分娩结果有过于完美的期望,且孕妇和医生有可能会认为剖宫产手术的优点比不足多。害怕在病床上无法控制的疼痛,
硬膜外麻醉,护理援助或者家庭支持都强化了这种期望。
然而,现行方法可能很快被改变,因为在2013年11月,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有所松动,政府鼓励夫妇要二胎。更多的重复剖宫产手术会使风险率和收益率都发生改变。
哈佛医学院布来根妇女医院的妇产科助理教授,同时也是本次研究的合作者苏珊·勒斯坦(Susan Hellerstein)认为:“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剖宫产率从不到10%猛涨到超过50%的妇女选择剖宫产手术来生产。这一现象将来很可能改善,而且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中国产科护理系统的某些方面来鼓励阴道分娩。不论为降低剖宫产手术率做何种努力,都必须将安全性和有效性考虑在内,要保证孕产妇和围产期妇女的健康,这一点在当代中国非常重要。”
英国妇科杂志的副主编迈克。马什(Mike Marsh)认为:“这篇评论文章揭示了中国非常高的剖宫产率的潜在原因。文章明确了保健系统结构,医院方面和孕妇偏好是导致剖宫产率极高的三个关键因素。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的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很有可能在其他国家也同样存在。”
中国的高剖宫产率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国外专家对原因的分析也有其合理性。作为公众,了解分娩相关知识,选择最适合的分娩方式对于孕妇和婴儿都至关重要,因为分娩是有风险的。
导致产妇做出选择的原因:
新生儿体重偏高。据介绍,中国剖宫产比例最高的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几乎六七成的产妇都要剖。除了主动要剖的,还有很多不得不剖的。”安徽省某妇幼保健院产科二病区主任陈磊说,“现在产妇的营养过剩,导致新生儿的平均体重偏重。以前都在五六斤左右,现在七八斤重的新生儿很普遍,九斤以上的超大儿也不稀罕。”
“如果胎儿较小,孕妇的宫缩力量就不需要太大,生产时会比较顺利。而九斤以上的超大儿只能选择剖宫产,以免产妇宫缩力量较大造成
子宫破裂等危险情况。”陈磊说。
畏惧疼痛。这是许多产妇会主动选择剖宫产的重要原因。“生孩子的疼痛是宫缩的痉挛疼,比剖宫时划一刀的锐痛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种疼痛间歇性地持续十几个小时左右,许多产妇都畏惧这种疼痛。”
陈玲说,“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剖宫产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不少人觉得剖了既安全又快捷。自然生产万一生不下来还得侧切一刀,或者最终还得选择剖宫产。‘80后’、‘90后’女性陆续进入孕期,他们同老一代产妇不同,多是独生子女,家人娇惯,怕疼,怕身材走样,这也是导致剖宫产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
迷信某些出生日期。据介绍,有的家属迷信“生辰八字”“黄道吉日”,要求产妇选择在某月某日某时生下小宝宝,或选择国庆节、母亲节等;还有的产妇预产期是9月,为了孩子将来入学的需要,就选择8月做剖宫产手术,让孩子“提前出生”。
“曾有孕妇自然分娩的条件很好,但是依然要做剖宫产,我们怎么劝都没有用,她最后说:‘我自己的肚子我想剖,你凭什么不让?’”陈磊说。
医院方面的因素。记者采访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都表示,医生会劝产妇优先考虑自然分娩,但是产妇如果坚持剖宫产,他们也不会强求。
一位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告诉记者,顺产从出现阵痛至孩子产出,长的需要20多个小时,如果会出现顺产到一半必须实施剖宫产的情况,许多病人家属还会有意见。
而剖宫产手术,熟练的产科医生从下刀至缝合伤口,只需要十几分钟至半个小时就能完成。面对日益紧张的床位,也为了规避医疗风险,一些医院往往倾向于为产妇实施剖宫产。
在一些偏远的医院,为了经济利益而鼓动产妇剖宫产的现象也存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如果剖宫产,医院在时间和人员上的付出只是自然分娩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收费则是后者的两倍。
迷信生辰八字
上一代人看来顺理成章的自然分娩方式,在我国却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所放弃。应运而生的剖宫产,似乎更受欢迎。没有漫长的等待,没有母亲的喘息、叫喊、更没有孩子从探出小小的脑袋到小手、小脚,一点点向外挤压的过程。短短十几分钟,一个新的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20世纪70年代,中国剖宫产率只有5%,而中国剖宫产比例远远高出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5%的警戒线。这种畸形的高比例背后有着多种复杂原因。一线医务人员呼吁,控制剖宫产的比例迫在眉睫。
大城市比例高
在安徽省某某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的病房内,记者随机采访了7位新妈妈,其中就有5位是剖宫产。“现在自己生的很少,基本上都是剖的。”第一次当妈妈的吴敏(化名)说。
她的女儿刚刚出生3天,正安静地躺在保育箱内沉睡。“我就划了一刀,一个多小时就生出来了。没怎么受罪,一周后就能出院。听着隔壁产房的顺产的产妇一声又一声叫得那么响,我觉得还是剖的好。”
而在安徽某妇幼保健院产科二病区,三天前诞下宝宝的新妈妈李小晶(化名)骄傲地说:“我是顺产的!从中午开始阵痛到晚上10点多孩子出生,都非常顺利。生下宝宝的第二天我就可以下地走动了,现在恢复得很好,很快就能出院了,宝宝也很健康。而在我之前剖宫产的新妈妈们还躺着不能动。”
“中国的剖宫产比例将近50%。这个数字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安徽省某某医院产科副主任陈玲说,“而且越是大城市、越是大医院剖宫产率就越高。”省立医院作为一家省级综合医院,其剖宫产比例一直在6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这家医院医疗力量比较强,接收的大多数是情况不太好的产妇,她们往往有
胎位不正、超大儿、产妇血小板偏低等不得不进行剖宫产的情况。
“我们曾对基层医院进行检查,发现他们的剖宫产率也不低。基本都在四成至五成左右。”陈玲说。
医生产妇对比
剖宫产的副作用和风险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手术中,产妇面临着麻醉意外、大出血、术后感染等危险。长远来看,产妇子宫内壁损伤、罹患妇科病的几率都比顺产的要高得多。而根据统计,胎儿没有经过产道挤压,出生后肺部的羊水不能完全排除,增加了患肺部疾病的危险,将来的平衡能力、注意力、方位感等认知能力都会比较差,患多动症的几率也比顺产的高。”陈玲介绍,“总而言之,剖宫产应是医生为了抢救难产孕妇的‘最后一招’,纯属‘无奈之举’,而并不是产妇生孩子的‘捷径’。”
控制剖宫产
中国剖宫产比例远远高出正常水平,其带来的潜在危险和长远负面效应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卫生主管部门也将剖宫产比例纳入医院考核指标,但是这依然没有控制剖宫产比例过高的趋势。
要将生产指标评估作为是否实施剖宫产的客观依据。安徽某某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们将胎儿状况、产道情况、产妇的心理因素等进行综合打分,根据打分情况告知产妇和家属,建议其进行顺产或剖宫产。
“让产妇及家属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将手术的利弊风险告知后,他们的选择必然会理智些。产妇家属比较信服医生,也很少发生产妇临到生产还会改变主意的情况。”陈磊说。
为了缓解产妇对于生产的畏惧和紧张,应该引入一些镇痛分娩、水中分娩的新技术。“镇痛分娩可以缓解产妇的疼痛,对于产妇的心理帮助很大。许多人不敢顺产都是心理压力太大,如果医生告诉她们通过技术帮助能在可忍受的疼痛限度内把孩子生下来,产妇们的心里会安定很多,也有助于顺利地自然分娩。”陈玲说。(《半月谈》2012年第12期,记者 鲍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