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共同发布了《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报告,对中国的减贫成就进行了全面梳理。《报告》认为,数字技术推动精准扶贫制度创新成效显著,中国已经找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
报告发布
2022年3月31日,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共同发布了《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报告,对中国的减贫成就进行了全面梳理。
报告解读
报告显示,过去40年来,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全球绝对贫困标准,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近8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数75%以上。
报告认为,中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基础广泛的经济转型,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二是瞄准因地理环境等原因影响发展的贫困地区,政府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来消除长期贫困。面向贫困人口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于消除绝对贫困意义重大。
报告认为,数字技术在贫困识别、扶贫政策选择、政策实施和资金使用等方面提高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电商平台大幅降低了小微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其演化出的分工带动了加工、物流、包装、客服等环节的就业,为贫困人口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中国超过5%的就业岗位来自电子商务。
报告指出,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公司积极开发普惠商业模式并推广公益项目,以改善贫困地区市场准入、收入增长和能力建设。到2020年,来自原贫困县的产品在阿里巴巴平台营业额超2000亿元。2015年4月-2017年3月,来自765个原贫困县的112万人学习了淘宝教育(原淘宝大学)559门在线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