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
《中国农业气象》创刊于197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农业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反映中国农业气象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刊物。
办刊历史
1979年,《农业气象》 创刊,季刊。
1979年第1期,1980年第1、2期为试刊,内部发行。
1980年第3期起,正式出版发行。北京市期刊登记证第736号。
1982-1983年,由河北省保定市邮局发行,期刊代号18-94。
1984年起,由北京报刊发行局总发行,该刊代号82-126。
1987年第3期起,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发行。
1987年1月起,经农牧渔业部批准,改名为《中国农业气象》(封面期刊名称及邮局宣传从1998年起)。第3期起,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发行。5月27日,由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国家中心分配给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6362。
1988年第9卷起,期刊正式更名为《中国农业气象》,中国国内统一刊号CN11-1999/S。11月22日,成立了《中国农业气象》首届编辑委员会。
1991年,《国外农学-农业气象》并入该刊。
1992年起,该刊改为双月刊。同年4月8日成立了第2届编辑委员会。
1999年,改为季刊。
2007年第28卷起,分设栏目,主要有农业气候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作物气象、信息技术应用、农业气象灾害等栏目。开本改为大16开,页码也增至96页(实际为120页左右)。
2013年,经农业部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改为双月刊。
2014年,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
2017年,改为月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中国农业气象》主要刊登农林水产业与气象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中国国内外有关专题研究动态综合评述等,涉及全球变化、区域农业气候、干旱与节水农业、作物气象与农田小气候、农业减灾防灾、农业生态环境(包括产地环境)、3S技术在农业气象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农业气象》研究论文共设5个栏目,农业气候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作物气象、信息技术应用、农业气象灾害。另外,特设农业气象情报栏目,每期邀请国家气象中心专家对上季全国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评述。
《中国农业气象》读者对象是农业气象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的农林牧渔业及特产科技人员、气象台站人员、农业管理人员、有关院校师生等。
编委人员
据2020年5月2日《中国农业气象》编辑部官网显示,编委会有顾问3人、委员41人。
顾问:丑纪范、李文华、张新时
委员:包云轩、陈惠、池再香、董红敏、黄中艳、霍治国、雷水玲、李勇、李春强、李茂松、李玉娥、李玉中、林而达、刘绍民、刘晓英、梅旭荣、毛留喜、潘学标、普宗朝、申双和、史作民、宋吉青、孙忠富、陶福禄、王春林、王道龙、王庆锁、王石立、王毅荣、谢立勇、许吟隆、严昌荣、杨修、杨其长、杨晓光、杨正礼、于强、张劲松、张燕卿、郑大玮、朱昌雄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0年5月2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农业气象》共出版文献3787篇。
据2020年5月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农业气象》文献量为1863篇、基金论文量为1568篇。
影响因子
据2020年5月2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农业气象》总被下载579687次、总被引49283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29、(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476。
据2020年5月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农业气象》被引量为30138次、下载量为70932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7年影响因子为1.6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536名。
收录情况
《中国农业气象》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2019-2020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农业科技论文数据库” 统计源期刊,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scopus数据库等收录。
荣誉表彰
1990年,获全国优秀农业专业期刊二等奖。
1992年,获北京优秀期刊编辑质量奖、期刊效益奖和办刊条件奖。
1996年,获全国农业优秀期刊提名奖。
2014年,入选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文化传统
办刊宗旨:交流学术经验,推广科技成果。
办刊方针:面向科研,面向生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现任领导
主编: 梅旭荣
执行主编: 雷水玲
编委会主任:梅旭荣
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气象》编委会.《中国农业气象》编辑部.
中国农业气象.中国知网.
中国农业气象.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8:34
目录
概述
办刊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