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958年5月5日至23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出席大会的有正式代表977人,列席代表389人(其中有各省、市、自治区选派的部分县委书记、大城市区委书记、省辖市委书记、企业党委或基层党委书记、军队负责干部)。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大会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邓小平作《关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莫斯科会议的报告》,谭震林作《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二次修正案)的说明》。代表们对上述三个报告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毛泽东在会议期间先后作了五次讲话。23日的全体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的决议》和《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决议》。大会增选了25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王任重、张仲良、陶鲁笳、彭涛、刘建勋、赵毅敏、孔原、唐亮、刘子厚、张苏、杨易辰、汪锋、周小舟、方毅、王尚荣、刘震、张平化、张劲夫、韩先楚、李颉伯、廖志高、赵伯平、孙志远、张爱萍、姚依林。大会决议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我国主要矛盾作了新的分析,正式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问题的正确提法。二是正式制定了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规定了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三是提出了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改进管理体制和改进国家工作的任务。八大二次会议,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一些相应的正确的决定。但会议对我国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等重大问题作了错误的分析,轻率地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我国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结论,给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既干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又使党在阶级斗争方面“左”的错误愈来愈严重起来。这次会后,全国各条战线就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次大会前和会议期间,连续不断地批评和指责1956年“反冒进”的正确主张,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和中央集体领导受到损害,党内“左”倾急躁思想随之滋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