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委员会,简称
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共青团安徽省委;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地方组织的领导机构,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徽省代表大会(简称
团代会)选举产生。
历史沿革
1919年5月25日
安徽省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在安庆成立。五四运动后,安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安庆、芜湖等地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在本地成立进步青年社团。1920年,进步青年教师蔡晓舟在安庆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受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团组织的影响和推动,1921年春,蔡晓舟在安庆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春,安庆正式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取名“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组织负责人先期为舒传贤、王逸龙、宋伟年,后期为柯庆施、杨兆成,这是安徽最早建立的第一个团组织,随后,芜湖、寿县、宿县、宣城、合肥等地先后建立团的组织。1925年安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安徽共产主义青年团”。土地革命时期,由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及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安徽的青年运动受到挫折,1928年团中央书记任弼时奉党中央之命来我省检查、指导团的工作之后,我省的青年运动和团的组织相继得到恢复和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国内阶级斗争的新变化,改造共青团,取消共青团组织,成立公开和半公开的青年组织,结成广泛的青年抗日统一战线。青年抗日组织在国统区称民族解放先锋队,在革命根据地称青年救国联合会。除这两大青年抗日组织之外,全省建立的青少年抗日救国组织还有“安徽青年抗日救国”、“安徽青年抗敌协会”、“安徽学生军团”、“安徽抗日少先队”。“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全省青年同日本侵略者和卖国投降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安徽党组织在解放区经过试点之后重建青年团组织。全省在建国前夕,除少数地方未解放未成立团组织外,绝大部分地区都成立了团组织。1949年7月,皖北区团工委和皖南区团工委成立。安徽青年在解放战争中英勇支前,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为安徽的解放,为人民政权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安徽的青年运动和团的组织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皖北区团工委与皖南区团工委合并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团省委于1954年4月、1956年9月、1959年12月、1963年11月,分别召开了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团代会。195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徽团组织随之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全省解放至“文化大革命”前,团组织带领全省团员青年,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动,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和恢复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结成广泛的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全省各族各界青年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安徽相继成立和恢复青年组织。1954年安徽省青年联合会成立,同年4月召开安徽省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五十年代召开过两次安徽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表彰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集体。1956年、1965年、1973年、1980年、1983年、1995年分别召开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青年代表大会。省学联在建国后得到恢复与重建。1950年,皖北、皖南分别成立学联组织,1965年,安徽省第一届学代会召开。从1980年至1995年,先后召开过四次学生代表大会。少年儿童组织在建国后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年10月,团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少年儿童组织的决定,皖北、皖南团工委于1950年初分别召开少年儿童工作会议,作出建立少年儿童队的决定和方案,随后全省各地相继成立少年儿童队组织。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安徽少年儿童队随之改名为安徽少年先锋队。“文化大革命”时期,少先队组织被“红小兵”代替,1978年10月,少先队组织恢复,红小兵组织被取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团的工作和青年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共青团安徽省委于1979年、1982年、1987年、1992年、1993年、1997年,分别召开了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团代会。
机构职责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
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群众团体机关
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01】13号文件)精神,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以下简称“团省委”)机关职能
配置、
内设机构和
人员编制方案确定如下:
(一)贯彻执行党的
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实施省委、
省政府和
团中央部署的以
青少年工作为主体的各项任务。组织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安徽
社会发展和
经济建设服务。
(二)负责全省团的组织建设,协助
党组织管理、选拔和培训团干部,办好省团校,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
(三)贯彻实施《
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参与青少年事业
发展规划和青少年工作方针、政策的制定,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指导社区团的各项工作。
(四)调查青年思想动态和青少年工作情况,研究青年运动、青少年工作理论和思想教育,为省委、
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五)培养农村青年“四个带头人”(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
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带头人、
农产品营销带头人、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带头人),推进农村
科技进步,提高
乡镇企业青工文化技术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
职业道德水平。
(六)树立青年标兵,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评选活动,着力提高各行各业青年生产技能。
(七)负责全省青年统战事务和外事工作;改革完善青年社团组织机制,发挥共青团组织在青联中的核心作用,指导学联、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等社团工作。
(八)建立完善基层团的工作评价机制;加强团干部的协管工作。
(九)指导和管理机关直属单位。
(十)承办省委、省政府和团中央交办的其他工作。
组织机构
内设机构
根据职责,团省委机关内设9个职能部室。
办公室
负责文电办理、
文档管理、机要保密、信访、会议活动以及财务、保卫等机关事务工作;负责全省团的信息调研、综合分析和编发简报、内部资料工作;指导机关直属单位的有关工作。
组织部
贯彻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负责全省团的组织建设、团干培训、团员教育、发展和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等工作;协助党组织管理市级团委领导班子;负责团省委机关及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工资、职称和机关
离退休人员的
服务管理等工作;协助管理在皖的团
中央委员、
候补委员和全国青联、学联、少工委的成员。
宣传部
动员和组织全省团员青年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抓好
精神文明建设;负责团省委的新闻宣传工作;总结推广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典型经验;树立和宣传青少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指导全省
青少年宫的管理、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和团组织的文化活动,负责省
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日常工作。
青工部
指导全省机关、企业、
事业单位团的工作;负责全省青工战线先进青年人物、先进青年集体的评选、管理、宣传等工作;指导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团的基层组织深入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创新创效和新世纪我们一起创业活动;负责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和青年国际商会的日常工作。
青农部
研究、指导农村、
国有农场和乡镇企业团的工作,围绕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组织和带领农村青年开展
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培养农村青年“四个带头人”和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组织开展农村青年创业活动,推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组织开展乡村青年文化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负责全省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的日常工作。
学校部
研究、指导大、中专院校团的工作,了解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团的各项活动,指导大、中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指导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
指导全省少先队组织、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少年儿童的
思想品德教育,协调和配合社会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反映情况,制定有关政策;指导少先队校外阵地建设,指导少年宫(家、站)开展各种有益少年儿童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指导开展少先队的主题教育活动;负责少先队宣传工作;负责少年先锋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联络部
负责全省青年统战工作和青年外事工作;宣传党的统战方针和政策,扩大和巩固青年
爱国统一战线;做好青年中的知识分子、
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台胞、侨胞、
港澳同胞和
爱国人士子女的团结教育工作;承担团中央下达的青年外事接待工作;负责省青联的日常事务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日常工作。
社区和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宣传贯彻《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负责全省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研究全省有关青少年发展问题,参与制定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规、政策;协调处理侵害青少年权益的案件;指导社区团的各项工作,推进青少年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承担省
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人员编制
团省委机关
行政编制为43名。其中
书记1名,副书记4名;处级领导职数19名(含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
机构领导
书记:陈明生
副书记:杨正、单强、李波、张敏(挂职)、李跃波(挂职)、汪萌(兼职)、苏明娟(兼职)、陈娟娟
获得荣誉
2021年12月,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入选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通报表扬名单。
地理位置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