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
1996年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是1996年6月1日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孟犁野。
作者简介
孟犁野,原名孟呈尧,曾用名文犁野,笔名孟拉等,1931年11月出生于山西文水。1950年1月在北京“河北高中”读书,同时就读于北京市业余艺术学校 文学系,并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1952年考入北京电影学校(院)艺术系编剧班,1954年毕业后,曾先后在《大众电影》、《电影艺 术》任编辑。1958年8月到青海,先在省出版社任编辑,1962年调到省民族歌舞剧团(后转入省话剧团)任编剧。在二十年的编剧岗位上,与人合作或独立 创作了大小型剧本20部,大部分公演或出版。有一定影响的有《昆仑战风雪》、《高山尖兵》、《瀚海虹》等。1979年任青海省话剧团副团长、省剧协副主 席。1981年回京任国际政治学院《后与公安大学合并》新闻系主任。1985年到中国影协任电影史研究部主任:1987年被评聘为研究员:1990年任中 国影协分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1998年退休。20世纪80年代初,涉足文艺史论领域,先后出版《独幕剧编剧概论》、《中国公案小说艺术发展史》、《新 中国电影艺术史稿》、《中国电影史论》(韩国出版)等,发表电影史论文章一百多篇。主编《再现革命历史的艺术》。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编 从萌芽到成型的汉魏晋
至唐五代的公案小说
第一章 公案小说的萌芽(汉魏晋时期)
第一节 公案小说的渊源――法律文献与史传文学
第二节 萌芽时期的杰作《东海孝妇》及其它作品
第二章 公案小说的诞生与成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 唐代史传文学与笔记小说中的公案故事
第二节 张�对中国公案文学创作的贡献
第三节 《杀妻者》等五代时期的公案小说
第二编 丰富多采的宋代公案小说
第三章 宋代公案小说的三种体裁
第一节 文言笔记体
第二节 书判体
第三节 话本体
第四章 《错斩崔宁》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一节 形象化的控诉书
第二节 以描写当事人之间的纷争为主
第三节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五章《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的
艺术成就
第一节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的意蕴与人物塑造
第二节 强烈的悬念与扑朔迷离的情节
第六章 反映民事纠纷的《合同文字记》
第三编 蓬勃发展的明代公案小说
第七章 文言笔记体创作的新收获
第八章 雨后春笋般的书判体作品
第一节 余象斗等编纂的三部书判体小说集
第二节 宁静子等编纂的两部书判体小说集
第三节 虚舟生编次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
第四节 书判体作品的共同特色
第九章 明代公案小说与包公形象的树立
第一节 《包龙图公案词话》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
第二节 从《百家公案》到《龙图公案》
第三节 首部短篇公案小说专集《龙图公案》
第十章 “三言”中明代话本体公案小说的新风貌
第一节 题材与风格样式的新开拓
第二节 觉醒中的市民形象
第三节 “大尹”形象内涵的变化与艺术描写的
细密化
第四编 从高峰滑向低谷
的清代公案小说
第十一章 文言笔记体作品的新进展
第一节 发展提高中的文言笔记体作品
第二节 蓝鼎元的审案实录《鹿洲公案》
第十二章 文言笔记体的扛鼎之作
《聊斋志异》中的公案小说
第一节 浪漫主义中的现实主义
第二节 清浊对比与隐恶扬善
第三节 《席方平》与平民英雄形象的塑造
第四节 文言公案小说的一块丰碑《胭脂》
第五节 小说体制的变化与发展
第十三章 中长篇话本体公案小说的兴起
第一节 中长篇公案小说发展的脉络
第二节 从短篇向长篇过渡中的《于公案》
第三节 公案侠义合流的产物与标志《施公案》
第四节 民间文学气息浓厚的《刘公案》
第五节 一案到底的《警富新书》与《清风闸》
第十四章 长篇公案小说创作的高峰《三侠五义》
第一节 长期演进的文学成果
第二节 《三侠五义》的美学品格
第十五章 《彭公案》《狄公案》《案中奇冤》
第一节 一续再续的《彭公案》
第二节 以古讽今的《狄公案》
第三节 冤狱与姻缘相结合的《案中奇冤》
第十六章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晚清公案小说
第一节 西风东渐下的《冤狱缘》
第二节 非驴非马的《李公案》
第三节 旧题材新视角的《中国侦探案》
第四节 中西合壁的佳作《九命奇冤》
第五节 纪实风格的《血豆腐》
第六节 公案与历史杂糅的《林公案》
第七节 蜕变后的中国传统公案小说
第十七章 中国公案文学在国外
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7 09:30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