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是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军事院校,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所特种作战、情报侦察领域的高等教育院校,是全军特种作战和情报侦察人才培养基地、全军高中级狙击手培训中心、全军军事体育人才培训中心、特种作战理论和战法训法研创中心。
历史沿革
桂林综合训练基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的前身之一为桂林综合训练基地。桂林综合训练基地前身为桂林陆军学院,源于1949年成立的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三分校,1958年迁至桂林,1986年更名为桂林陆军学院,2005年与原广州军区通信训练大队合并组建广州军区综合训练基地。
特种作战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的另一个前身源于国际关系学院在1978年开办的侦察与特战专业。2011年,国际关系学院侦察与特种作战指挥专业从南京转隶至广州,与军事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合并组建特种作战学院。
合并发展
2017年7月,原特种作战学院和桂林综合训练基地合并组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开设有3个本科专业,共7个方向。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有硕士学位授予类别3个,以特种兵作战、侦察兵作战为重点学科建设方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有教员600余人,其中高职教员200余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400余人,具有部队任代职经历的284人,出国参加特种作战、反恐、狙击、跳伞等培训或执行维和、援教、比赛任务的56人,获得战区级以上专业技能比武竞赛或国家级以上体育竞赛冠军11人,在陆军或省(部)级以上教学比武竞赛中获得名次39人,全军优秀教师3人,陆军科技英才培养对象10人、科技创新团队2个、“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奖18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在校学员参加全军及全国各类竞赛,共201人次获全国全军一、二、三等奖共61项。其中,参加全军军事数学建模竞赛,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解放军赛区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解放军赛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参加全国和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在广东省高校中综合排名第二。参加“精武-2018”军事比武竞赛,从军内外35支院校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夺取象征比赛最高荣誉的“精武之剑”;参加全军兵棋大赛获编队一等奖;学院篮球队在首届全军院校“强军杯”篮球赛陆军选拔赛中,从陆军11支院校队伍中勇夺桂冠;学员代表全军赴乌兹别克斯坦参加国际学员奥林匹克比赛,取得总分第二名。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全军军事理论、国防军事教育、装备综合研究等14类589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军队级以上奖励57项,军事科技进步奖1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3项);军事理论成果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军队级科技竞赛奖2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优胜奖15项)。
学术资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办有《特种作战学报》和《军事体育学报》。
《特种作战学报》是全军特种作战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
《军事体育学报》是由总参谋部政治部主管、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主办的体育学术刊物,主要反映高等院校、部队和体育科研部门有创新性的科研学术成果;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军事体育、体育社会学、部队体育、训练与竞赛、运动人体科学、院校教育;2003年获总参优秀期刊提名奖,是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入期刊。
校园文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院徽全部要素包含3个模块、9个部分:
通用元素和基本属性:五角红星与八一字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核心,代表性质和方向;长城,寓意守护国土安全的基本功能;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是最基本的文字标识。
特色元素和专业属性:红色闪电,寓意特战官兵“铁血忠诚”、“一招制胜”的信仰底色和职能使命;三支羽翼组成的翅膀,既指海陆空三栖作战的基本样式,也呈现学院转型重塑、换羽腾飞之势;双色利刃,紧扣《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的特种作战战术起源。
辅助元素和精神属性:虚拟的网络地球,强调特战人才要立足国际视野、抢占科技前沿;两条折线,勾勒出狼眼睛的轮廓,使院徽整体神似战狼,彰显特战尖兵的战斗精神;书本底座,寓意学院人才培养托起特战力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校区情况
广州营区
该校区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横路,主要开展生长军官本科基础教育。
象山营区
该校区位于桂林市象山区崇信路33号,主要开展生长军官本科专业课学习。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