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姓名的奥秘:王泉根教授谈姓氏》是2011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泉根。
内容简介
姓氏不仅是表征每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而且蕴藏和承载了不同家族起源和历史文化的悠远信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姓名学专家王泉根教授运用生动有趣的笔法,为读者讲解了中国姓氏的产生与演变,在历史上姓氏与贵贱、婚姻的关系,以及各种姓氏的文化内涵等。《中国人姓名的奥秘(1):王泉根教授谈姓氏》力求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带读者进行一次轻松的
中华姓氏文化之旅。
《中国人姓名的奥秘(1):王泉根教授谈姓氏》:多角度解读华夏姓氏文化 全方位揭开百姓名号之谜
百家姓如何别出心裁又稀奇古怪?
姓与氏的本义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个姓?
你知道你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吗?
古时如何由姓氏别贵贱?
你知道自己姓氏的堂号堂联吗
图书目录
前言:人的第三天性/1
中国人的百家姓/5
《百家姓》的传说/5
别出心裁的《百家姓》/6
稀奇古怪的“百家姓”/7
趣味“百家姓”/8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10
古姓源起/12
古姓与图腾崇拜/12
古姓与图腾感生/14
古姓与吹律定姓/22
姓的本义/23
氏的发生/27
宗法制与分封制——先秦姓氏制度解密/27
氏的本义/32
周室分封与以国为氏/38
以地为氏/46
以字、名、次、谥为氏/49
以官、爵、技、事为氏/54
姓、氏合一/58
别贵贱:先秦氏的作用之一/58
明婚姻:先秦氏的作用之二/62
同姓不婚与古代婚姻法/64
古代妇女的姓氏称谓/67
秦汉姓氏合一:中国姓氏史的关键篇章/69
姓氏演变/74
先秦的变氏与改氏/74
帝王赐姓/76
避讳改姓/78
避祸改姓/79
形形色色的改姓/82
复音姓氏单音化/84
姓氏与贵贱/87
门阀制度与姓氏贵贱/87
旧时王谢堂前燕:再谈姓氏贵贱/91
姓氏贵贱影响下的认祖误区/95
姓氏与血统/98
宗族聚居的文化解读/101
汉姓与胡姓/107
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胡姓汉化/107
满族姓氏的历史演变:胡姓汉化的个案分析/112
明将后裔苗化解密:汉姓胡化个案分析/116
古代外国人的汉姓/120
姓氏与文化/125
中国的大姓与稀姓/125
中国姓氏的当代形态/131
姓氏谱系与中国文化精神/137
中国民间姓氏堂号堂联/150
中国100个大姓的堂号堂联/160
姓氏与寻根/165
郡望与寻根/165
台湾同胞的姓氏/169
海外华人的寻根联宗风俗/171
世纪寻根热/176
寻根个案:中华王姓的多重姓源/184
寻根个案:世界王姓华人的太原情结/192
姓氏与谱牒/204
中国的姓氏学/204
中国的谱牒学/213
少数民族的姓名/224
少数民族的姓名/224
藏族同胞的名字/229
蒙古族姓名采风/232
满族姓名/235
回族姓名/236
维吾尔族的取名特色/240
白族的姓名特色/242
苗族姓名/244
傣族人的姓名/246
瑶族人的姓名/253
畲族及其姓名/256
东北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的姓名/258
壮、羌、基诺、独龙、怒、景颇、傈僳族的人名/260
高山族与黎族人名片谈/264
土族和土家族的姓名/267
中国少数民族姓氏的文化研究/269
附录:当代中国百家姓/275
后记/280
作者简介
王泉根,字文源,号潜耕堂主。浙江上虞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学科评审组专家,终生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研中国文学,著有《
王泉根论儿童文学》、《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等;兼研中国姓名学,著有《华夏姓名面面观》(1988)、《华夏姓氏之谜》(1992,台湾版)、《华夏取名艺术》(1992,台湾版)、《华夏姓氏:王》(1993)、《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2000)、《
中国人名文化》(2000)等。
后记
姓名文化是中国文化研究的特色课题,是一门跨学科、交叉性的学问,涉及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语言学、符号学、谱牒学、史料学等多门学科,因而研究姓名文化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与学养。我对姓名文化产生研究兴趣是在30年前,当时我是位于重庆北碚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
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生,“文革”结束后首批考取大学的“77级”学生。
那正是一个“疯狂”读书的年代,“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我们那一代大学生的响亮口号。进大学前,我已经历过二年半知青、三年军人、七年铁路工人的“农兵工”坎坷生活,现如今居然可以不用上班、不用跑车,坐在安静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且还是带薪读书,大有一步跃入天堂之感。因而我自然是争分夺秒,焚膏继晷,忘我学习,恨不得把图书馆所有的书都搬回家去一本本看完。我对中文系开设的所有专业课程都十分喜爱,对所有老师都恭敬有加,对所有同学都亲切相待——太好了,我居然从一个初中生成了大学生,从一个胼手胝足、面朝黄土的知青,一个站岗放哨、摸爬滚打的战士,一个没黑没夜、在高温高速半高空蒸气机车上强体力劳作的火车司炉,成了邀游知识海洋、沉浸书籍学问的大学生。我们十分清楚,只要你在中文系好好学习,大学之路可以直通学者之路、作家之路、官员之路。
但是,当大一的新鲜感与热情过去,我似乎感到了某种不满足,其中之一便是古典文学与古汉语涉及的古人的“姓名字号”往往语焉不详,而老师的解惑也似乎语焉不详。西人曰:“你要弄清一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动手写一本书。”年轻气盛的我,说干就干,果然自己动手研究起“姓名字号”来。
序言
人有三种天性:食,色,寻根。
东方圣人孔子说:“食、色,性也。”西方哲人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罗伊斯说:“全部哲学就在于了解我是谁。”
食为维持生命,色为延传生命,寻根为把握生命——寻找生命的来龙去脉。
众生的归宿去脉都是相同的:难免一死。在死神面前,众生既有各种悲叹也有各种超越。佛教求诸佛法,超越轮回,追求彼岸来生,极乐世界;道教服丹辟谷,重生贵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基督教信仰上帝,救赎原罪,追求灵魂净化,进入天堂;而儒家则坚执人生,突破命限,追求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在现世今生中实现人生价值。故孔子日:“不知生,焉知死?”生的大道尚且难以穿透,又何必去探问人人都无法摆脱的死呢?
众生的去脉固然殊途同归,但其来龙却千差万别,各有各的生身父母,各有各的血脉传承,各有各的家庭背景。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是什么?我应该是什么?我将会是什么?”这是西方圣哲长久以来的苦恼。苏格拉底曾为探寻人的本质而痛苦了一生。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这是东方清朝顺治皇帝久久解不开的心中大惑。谁读懂了生命的来龙,生命也就成了一部深刻的书。
寻根的天性萌芽于童年(儿童总爱问母亲:“我是怎样来的?”),勃发于中年。寻根是人到中年以后的事,中年以前的人生兴趣大致集中在“食、色”二性。中年是午时茶,中年已走过了一段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蓦然回首,才会想到自己的来龙去脉,想到如何抓紧时间充实后半辈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