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经典》是201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老城。
内容简介
编者所界定的书法史学文化,不是书法史料的罗列,也不是书法人物和法书的考辨,而是书法文化。这所谓的书法文化,注重书家性格趋向与书学的关系;搜寻书家的生活轨迹与书法活动事件的成因;书家所处的历史时代对书学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定名为《中国书法经典》。编者选择了其中近50名书家,虽非个个冥间握猪含蝉,在世间时却也罕言识浅见狭学不足者。文中涉及到了几百著名书法家,也基本涵盖了整个书法文化史,从而构成了我对书法文化史整体的理论框架。
图书目录
卷首语
第一卷 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颜真卿、苏轼
第二卷 群鸿戏水“三希堂”——试说钟繇、王献之、董其昌
第三卷 天下三大草书家——关于张芝、张旭和怀素
第四卷 法典越千年——楷书四大家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第五卷 爨碑:如此高曲谁人操弦——实地考察之我见
第六卷 三家门下转轮来——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
第七卷 池鱼思故渊——一代巨匠赵孟颊
第八卷 这一曲变奏谁人和弦——王铎与“三狂人”之荣辱
第九卷 无名者的里程碑——庙堂三碑与金石之气
第十卷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孙过庭的《书谱》
第十一卷 高山流水任我行——苏轼、黄庭坚、米芾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十二卷 峡谷沟壑有涛声——张瑞图、傅山、郑燮的人生与书法
第十三卷 一法不当情 万缘同镜象——说不尽的弘一法师
第十四卷 自发渔樵江渚上——大师白石
第十五卷 汉字的美术——书法经典事件
第十六卷 女性书法家纵横观——蔡文姬、卫夫人、武则天书法一解
附录:
中国当代书法十大恶俗
中国简牍100年
作者简介
老城,男,本姓王,字遵行,一字重叔,祖籍河北遵化。曾在《文论报》、《青年评论家》、《文论月刊》、《诗神》任理论编辑多年。现为河北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长篇小说《悠悠五十载》、《魔界》、《人祖》、《家园考》、《古神》、《百年野狐》等六部,以及随笔、文艺理论等约300万字。其中长篇小说《魔界》获河北省第五届文艺振兴奖,《家园考》获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奖。从事书画史学文化研究数十年,先后在《书法》、《中国书法》、《中国书画家》、《中国政协报》、《书法报》、《散文选刊》、《美文》等报刊发表《天下三大行书》、《经典的魅力》、《三家门下转轮来》、《中国书法十大恶俗》、《这一曲变奏谁人和弦》等数十篇。其中《经典的魅力》选入《2007中国年度随笔》,《天下三大行书》选入经典法帖跋尾。本书《中国书法经典》是作者试图用新方法研究书法,即书法史学文化,其中部分文章已见诸报刊。主要事迹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大辞典》等书籍。
序言
这是一部叙述书法经典的散文,说是随笔亦无不可。所谓经典,就是流传广泛持久,可为典范者。我怀着将中国书法经典一网打尽的野心,来审度经典书法文化。这一网的网眼太大,不免挂一漏万。比如先秦金石铭文,再比如简牍、帛书等等,都是书法家族的瑰宝。秦代李斯的琅琊台、泰山、峄山刻石;汉代尚有崔爰、杜度、蔡邕;魏晋王谢家族善书者比比皆是;唐宋尚有初唐四家,草书如贺知章,尚意书风导夫先路的欧阳永叔等等;元明清三朝代之鲜于枢、吴门三家、浓墨宰相刘墉,赵之谦、何绍基、邓石如……数不清的大家、名家,是不能一一罗列而书之歌之的。经典事件如馆阁体、台阁体的形成、清代金石学的兴起等等。几千年书法文化的积淀,是历代书法史学家群体的智慧。然则,凡是经典都要写的话,恐怕要成为一部普及性书法文化启发童蒙的教材了。我冒着以偏概全的危险,在漫长而浩瀚的书法史中游荡,精心选择更为经典、更为典型书法家、法书、事件作为标本,剖析其中的奥秘。我们看到在这一领域的拓荒者,如何艰辛跋涉,建构书法文化的灯塔;我们体悟古代文化大家,如何在浩瀚的笔墨海洋中以超越常人的毅力与智慧,到达彼岸;我们的先贤们如何翻山越岭,耸立起一座座峰巅。
古人云:“博于古而宜于今。”我试探着用一种新的方法,以述贤哲之殊能。从而构建通向当代书法文化的一座桥梁,最终要关注的还是当代书法的发展前景,打通经典书法文化与当代书法文化密切相关的途径。文化、文学、艺术、政治、军事等等,其理莫不如此。米罗曾经说,我们加泰隆尼亚人若想跳上天空,我们永远相信必须把两脚扎实地踏在大地上。对经典的漠视与无知.今日的腾飞也是妄想。
我想尽量写得有趣,有点意思,有点新的方法。我所界定的书法史学文化,不是书法史料的罗列,也不是书法人物和法书的考辨,而是书法文化。这所谓的书法文化,注重书家性格趋向与书学的关系;搜寻书家的生活轨迹与书法活动事件的成因;书家所处的历史时代对书学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定名为《中国书法经典》。我选择了其中近50名书家,虽非个个冥间握猪含蝉,在世间时却也罕言识浅见狭学不足者。文中涉及到了几百著名书法家,也基本涵盖了整个书法文化史,从而构成了我对书法文化史整体的理论框架。
经典系列动工,也是机缘凑巧。数年前在京畿与会,《美文》的副主编穆涛先生让我写随笔,告诉我可以写很长。我就写了《经典的魅力》(后修订为《天下三大行书》)一文。此文被《散文选刊》选载,接着河南美术出版社薛海洋先生打电话,说这组文章作为跋文收入他编的《天下三大行书》之中;我将稿子寄给著名的《书法》杂志主编胡传海先生请教,承蒙抬爱,分期连载了。著名的编辑家杜渐坤先生手书一函,告诉我这组书法史学文化散文收入先生主编的《2007中国年度随笔》中,很快我也见到了样书。《中国书法》主编李刚田先生电告,《这一曲变奏谁人和弦》,在他主编的《中国书法》发表,并嘱咐我要给予首发权。抬举、激励,促使我陆续写了《中国书法经典》系列文章,历时两年半。除老友穆涛兄,此外诸先生们至今尚未谋面,完全是以文衡定去留。这一番抬举,我是要识的。出版过我两本书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黄家宝先生多次耐心地与我商量,一并感谢之。散见于报刊之文、同事小放、金科、仁山、秀龙、金平诸先生多有鼓励,书法家陶然先生亦然,欣慰之余,继之以谢忱。
在查阅史籍过程中,疏忽和疏漏在所难免,所谓硬伤亦可能发生,期望方家不吝赐教,今后有机会更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