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镇,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地处
浏阳市南部偏东,东邻
文家市镇,南连
澄潭江镇,西靠
高坪镇,北抵
永和镇,距浏阳市区56千米,区域总面积152.5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中和镇户籍人口为24394人。
建置沿革
东汉建安十四年(206年),孙权析
临湘县(今长沙)置刘阳,中和地区开始隶属刘阳管辖。
清朝时,属南乡第十三都。
1950年4月,属浏阳第五区。
1961年,设中和2公社。
1984年4月,由中和公社改为中和乡。
1995年6月,山枣潭乡并入中和乡。
2000年1月,由中和乡改为中和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下辖苍坊、雅山2个社区,丁字桥、清江、中和、长安、小江、山枣潭、江河7个行政村;下设52个居民小组、12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中和镇下辖7个行政村:清江村、中和村、长安村、山枣潭村、江河村、苍坊村、雅山村,镇人民政府驻苍坊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中和镇地处
浏阳市南部偏东,东邻
文家市镇,南连
澄潭江镇,西靠
高坪镇,北抵
永和镇,距浏阳市区56千米,区域总面积152.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和镇地貌基本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地呈阶梯状;境内最高点位于西北部的龙王排,海拔886米;最低点位于西南部的黄檀坳,海拔122.5米。
气候
中和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6℃;1月平均气温4.5℃,极端最低气温-7℃(1977年1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9℃(2010年7月28日);无霜期年平均18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最大雨量2420.4毫米(1966年),最少雨量317.2毫米(1951年)。
水文
中和镇境内河道属南川河及浏阳河水系,有阳谷、敏溪、黄沙、涧山、长寿溪流汇集于主干河小江河,内经南川河注入绿江流域,丁字桥村境内的文源江溪流经永和镇流入株树桥库区后,汇入浏阳河。
自然灾害
中和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霜冻、冰雹、低温、雷击等;雹灾多数发生在2—5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10日,降雹时间约15分钟;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66年7月上旬,连降暴雨引发山洪,受灾严重,中和镇2000多亩早稻被水冲沙压,倒塌房屋89间,道路和水利设施损失严重。严重的一次干旱发生在1954年,自8月21日开始,连续108天久无雨,农作物损失惨重。
自然资源
中和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主要有钨、钼、铜和辉绿岩、花岗岩等,其中辉绿岩储量在8000立方米左右,可采储量为4000立方米,集中分布在雅山片一带;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200万立方米。2011年,中和镇有耕地20046.9亩,人均0.9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总人口有2305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00人,城镇化率23.4%;另有流动人口2820人。总人口中,男性12239人,占53.1%;女性10812人,占46.9%;14岁以下3918人,占17%;15—64岁12678人,占55%;65岁以上6455人,占28%;以汉族为主,达23043人,占99.9%;有少数民族8人,占0.1%。2011年,中和镇人口出生率14‰,人口死亡率8.1‰,人口自然增长率5.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51人。
截至2017年末,中和镇常住人口为25128人。
截至2018年末,中和镇户籍人口为24415人。
截至2019年末,中和镇户籍人口为24394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中和镇财政总收入2516万元,比2010年增长7.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5万元,增长12.4%;人均财政收入1091元,比2010年增长13%。
截至2018年末,中和镇有工业企业27个,其中规模以上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截至2019年末,中和镇有工业企业30个,其中规模以上1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农业
中和镇农业以种植水稻、高粱、玉米、大豆、红薯、蔬菜为主。2011年,中和镇农业总产值8708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8.9%。中和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中和镇生猪饲养量26950头,年末存栏8950头;羊饲养量5400只,年末存栏1400只;家禽饲养量48800羽。
工业
中和镇工业以烟花爆竹、建筑材料制作为主。2011年,中和镇有工业企业40家,职工4012人;工业总产值为910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4.2%。
商贸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有商业网点162个,职工310人。2011年,中和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6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6.2%。2011年,中和镇出口总额13000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5.8%,主要出口产品为烟花爆竹类,销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等地。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7200万元,比2010年增长5.4%;各项贷款余额4300万元,比2010年增长7.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520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8所,在校生1432人,专任教师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33人,专任教师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有科研场所4处,申报省市科研专利3项。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有文化站和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9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个;有各类图书室24个,藏书15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艺创作队伍40人。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40%的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4430户,入户率8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门诊部(所)4个;设病床54张;专业卫生人员84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40人,注册护士39人。2011年,中和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754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
社会保障
2011年,中和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0户,人数12人,支出1.6万元,月人均111元;城市医疗救助8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24人次,共支出54.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38户,人数886人,支出61.7万元,月人均58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0.8万元;社会福利费40.3万元,比2010年增长11%;有敬老院1家,床位45张,收养农村五保45人;慈善组织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5万元,使34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合计154万元;年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0%。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有邮政代办点2个,服务网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3000户;移动电话用户5000户;互联网用户140户。
交通
中和镇境内有文中公路、文山公路、山雅公路、雅丁公路、文苍公路、楼丁公路等公路过境。截至2011年末,中和镇环线公路总长25千米;村组公路总长34千米。2015年底,中和镇建成的荷文公路,与G319、G106等道路相交,是连通胡耀邦故居、秋收起义文家市纪念馆的红色旅游公路。
历史文化
中和镇境内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建造的中和古桥,镇因桥而得名。
风景名胜
综述
中和镇是一个集民俗观光、餐饮、休闲于一体,既具有浓郁古客家风格又含有近代红色记忆的旅游小镇,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胡耀邦故居、耀邦故居陈列馆、客家风情小镇等景点。
主要景点
胡耀邦故居位于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故居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年至1861年),房屋座东北朝西南、土木结构,占地450多平方米,大小共计19间,以中间的堂屋为界,西边9间为耀邦家,东边9间是他宗亲的住房。
胡耀邦故居陈列馆,在故居对面的一个山头上。陈列馆于2006年建成,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展厅面积2100多平方米,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共计展出图片330多幅,文物170多件,并用文物、雕刻、蜡像等复原展示了反映胡耀邦生平的9处场景。胡耀邦故居陈列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市党员教育基地、湖南省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
中和镇通过立面改造、道路提质等工程的实施,将集镇改造为客家风情小镇。客家风情小镇白墙灰瓦、飞檐翘角、风雨走廊,具有客家风情。
著名人物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字国光,浏阳中和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有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1年6月,在六中全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2年9月,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荣誉称号
2017年,荣获湖南省首批“经典文化村镇”称号。
2020年7月,中和镇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