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主力部队之一
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前身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后被改编为第11军。
晋冀鲁豫军区时期
第三纵队编制
1943年10月,八路军总部决定太行军区与第129 师分开,另组太行军区机关,直属总部指挥。1945 年8月,晋冀鲁豫军区成立,太行军区成为该军区的四个二级军区之一。9月,晋冀鲁豫军区将太行军区部队暂编为太行纵队参加上党战役。10月7日,为军事战略转变的需要,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将太行纵队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9日,第3纵队在山西省襄垣县虒亭镇正式成立。下辖第7、第8、第9旅,并新建炮兵营,共2万余人。纵队成立后,随即参 加邯郸战役,歼国民党军7000余人。11月至12月,在磁县及其周围地区休整。1946年1月,国民党军破坏停战协定,蚕食和偷袭解放区,纵队奉命在安阳、修武、孟县等地给予还击,收复孟县城。
第三纵队参战
1946年7月下旬,第3纵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编成内,参加南下豫东作战。8月,出击陇海,参加陇海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役。9月至11月,参加定陶、巨野、鄄城、滑县战役。1947年1月至5月,第了纵队先后参加巨(野)金(乡)鱼(台)战役、豫皖边战役、豫北战役。7月初,第3纵队作为刘邓野战军的总预备队渡过黄河,参加鲁西南战役。8月,为野战军的左路军挺进大别山,在皖西地区展开活动,完成战略跃进任务。10月初,第3纵队发起张家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第88师师部及第62旅5300余人,取得了纵队第一次消灭国民党军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胜利,也是刘邓野战军进入大别山以来首次大捷,对发展、巩固皖西根据地和坚持大别山斗争起了重要的作用。11月15日,皖西军区在岳西汤池畈成立,下辖3个军分区。第了纵队调第7旅第20团、第8旅第24团、第9旅第27团、纵队教导团、补充团共7000余人归皖西军区建制。皖西人民军第1支队改编为第37团,暂归第7旅指挥(1948年2月调归皖西军区)。1948年3月,纵队完成在大别山作战任务,转移淮河以北地区实施机动。
晋冀鲁豫军区序列
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总兵力二十七万,这些兵力包括在各解放区普遍采取的军区和野战军并列的体制之中。晋冀鲁豫军区下属四个二级军区:以王秉璋为司令员的冀鲁豫军区、以杜义德为司令员的冀南军区、以秦基伟为司令员的太行军区和以王新亭为司令员的太岳军区。晋冀鲁豫野战军下辖五个统队:第二纵队辖四、五、六旅,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第三纵队辖七、八、九旅,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彭涛;第四织队辖十、十一、十三旅,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第六纵队辖十六、十七、十八旅,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段君毅;第七纵队辖十九、二十、二十一旅,司令员杨勇,政冶委员张霖芝。
中原野战军时期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参加宛东、豫东战役。随后至河南省叶县地区休整,开展新式整军运动。10月下旬后,参加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的部署
中原野战军决定:由刘伯承、李达指挥第二、第六纵队和中原军区部队,继续在豫西牵制黄维和张淦两兵团;由陈毅、邓小平指挥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在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的配合下,对郑州发动攻击。其作战部署是:第一、第三纵队组成东兵团,第四、第九纵队组成西兵团,两面夹击;豫皖苏军区部队插到黄河铁桥以南,阻止郑州国民党守军北撤;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和豫北地方部队牵制新乡地区的国民党军,使其不能南下增援。
毛主席指示攻击郑州
《望令陈锡联陈赓部全力攻击郑州》
(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三日)
刘陈邓邓李,并告饶粟谭:
文未电悉。(一)白令黄维张淦由确山、遂平线向唐河、赊旗线前进,这样就给你们南北两区作战以必要的时间。望令陈锡联陈赓率一、三、四、九纵,全力按你们所规定之时间攻击郑州,并部署阻援及打援。只要郑州攻克,你们在北面就取得了主动,就可迫使孙元良兵团回顾开封,或留在开封、徐州线而不能再东进。(二)六纵暂时留在桐柏策应王宏坤是可以的,只要王宏坤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张淦兵团势必南顾,黄维兵团则将向北对付二陈,尔后你们便有各个歼击黄维的机会。
(陈锡联、陈赓当时分别任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四纵队司令员)
解放宿县
第三纵队命令(战字第一二三号)
于本部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一、宿县之敌除歼灭一部外,余已退守城垣(详见前通报)。
二、本纵队决定于今(十五)日总攻城垣,其部署如下:
①七旅并九纵炮营任东门、小东门攻击。
②九旅并一旅炮兵任西门攻击,另以一个营任南关佯攻并注意捕捉
外,附九旅一个团,位于西关附近,作第二梯队。
③八旅除以一个营位于北关佯攻捕捉外,其主力为七旅攻城二梯队。
④七、九旅战斗分界线如附图。(略)
三、主攻时间:主攻部队统一于十七时三十分发起炮击,南北关佯攻部队
提前十五分钟开始动作。
四、攻占城垣后,七、九旅各以二个营维持自己战斗分界线内秩序,其主
力迅即撤出城外。尔后,由七纵派一团接收城防。其他部队交代后统即离城。
五、战斗联络记号及后勤设备均如前不变。
六、战斗指挥所位置不变。
此令
司令员:陈锡联
副司令员:郑国仲
第11军时期
战斗序列
1949年3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在安徽省阜阳县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郑国仲任副军长,钟汉华任副政治委员,杨国宇任参谋长,刘华清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7、第8、第9旅依次改称第31、第32、第33师。全军共2.2万余人。
参加战斗
1949年,4月21日,第11军参加渡江战役,突首任政治委员鲍先志破铁板洲、鸭儿沟、玉板洲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而后直插浙赣线,行程1500余里,主要战斗40余次,歼国民党军2.5万余人。6月,第33师组建第99团,从而健全了军的编制。11月初,第11军奉命向西南进军,参加川黔作战,突破宋希濂集团川湘防线,直出川东南,参加解放重庆、成都战役。
撤销建制
1950年1月,第11军归川东军区领导,军部进驻万县;第31师为车区机动部队,进驻梁山(今梁平县),执行剿匪、筑路、改造起义部队任务。第32师、第33师、军补训师分兼大竹军分区、万县军分区、有恙军分区。各军分区部队,归川东军区指挥。期间,军奉命抽调战士3000人、各种武器百余支、骡马800匹,支援第18军进军西藏。7月,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第11军撤销建制,军部及直属队调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现北海舰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8 21:53
目录
概述
晋冀鲁豫军区时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