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部属高校二级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学院简介
财政税务学院于2002年11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税务系的基础上发展组建而成,其所属的财政学科涵盖财政、税收两个大的方向。
学院设有“两系”、“两所”、“四中心”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机构,即财政系、税务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府采购研究所财税研究所,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收入分配研究中心、教育装备政府采购中心、干部继续教育中心。下设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学生分团委等党政机构和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辅单位。
先后在本学科点任教的有吕调阳、蔡次薛、孟广熔、白宗福、李九龙、彭澄、梁尚敏何盛明、吴俊培、许建国、杨灿明等著名学者,其中吕调阳、蔡次薛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财政学界著名的“七校八老”中的“二老”,吴俊培、许建国、杨灿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称为我国财政学界的“三驾马车”,何盛明、吴俊培曾先后担任原中南财经大学校长。本学科点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包括杨灿明、陈志勇庞凤喜、侯石安、王金秀刘京焕等教授,现有博士生导师18名,在全国高校财政学科点中首屈一指。
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财政理论研究基础扎实、优势突出;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把地方财政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领域;积极探索税收理论、政策、制度与税收筹划方法,将税收问题研究与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中国财政史研究所,财政史学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多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及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财政学科秉承我校“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理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制定并实施《财政税务学院本科生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举办“财税之光·博导之行”系列学术讲座、公共经济论坛、全国财政学博士生论坛,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创办《财税新声》学生学术刊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高素质人才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设有财政学、税收学两个本科专业和税务(注册税务师方向)一个本科专业方向,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开办了“3+1”本硕连读培养项目;现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各一个。硕士研究生设有财政基础理论、税收理论、政策与税收法律制度、政府预算管理、农村财税政策、财税史等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设有财政宏观调控理论与财政政策、财政基础理论与公共财政政策、税收理论、政策与税收法律制度、税收管理与税收筹划、政府预算管理、财政国际比较、财税理论与农村财税政策、中国财政思想与制度变迁等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毕业本科生65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余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研究生70余人。在夯实学生理论功底、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改造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制度,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学院的毕业生中,许多人担任国家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或成功的实业家,大量的成长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的业务骨干。
现任领导
院长:张克中
党委书记:袁桂君
历史事记
1979年,获硕士研究生招生权;
1993年,获博士研究生招生权;
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7年,成为财政部部属院校首批重点学科;
2002年,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3年,成立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
2004年,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称号;
2004年,《财政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5年,《中国税税制》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6年,《国家预算管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6年,财政学荣膺《中国大学评价》经济学专业A++级称号。
2006年,财政学专业获“湖北省高校首批品牌专业”称号;
2007年,《中国财政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7年,财政学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获批成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2008年,财政学获“湖北省优势学科”称号;
2008年,财政学教学团队获“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008年,财政学教学团队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010年,获批成立“政府采购研究所”;
2010年,获批成立“收入分配研究中心”;
2013年,获批成立教育部第一批教育装备协同创新研究机构“教育装备政府采购中心”;
2013年,《生活中的财政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4年,财政学专业获国家级本科教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立项。
机构设置
学院设有 “两系”、“四所”、“一中心” 等教学和科研机构,即财政系、税务系,财税研究所、中国财政史研究所、外国财税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府采购研究所,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财政与发展研究中心。现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各一个,设有财政学、税务和税务(注册税务师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本科专业方向,曾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联合开办“中澳国际合作教学班”,现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联合开办“中英国际合作教学班”。下设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等党政机构和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辅单位。
师资队伍
学院教职员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党政、教辅人员15人。另有外聘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楚天学者”2人、“文澜学者”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19人、讲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3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37人,分别占教师比重的91.49%和78.72%;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6人,占教师比重55.32%。是一支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教师中,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1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1人为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人被评选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获“湖北名师”称号,3人(次)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为“文澜学者特聘教授”、3人为“文澜青年学者”,1人兼任教育部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5人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其中1人任常务理事),2人兼任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其中2人任常务理事),1人为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理事,2人兼任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其中1人任副会长,1人任常务理事)。近年来,教师中有10余人次获得湖北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湖北省思想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办学特色
学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秉承我校“办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党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工作为保障,努力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
财政税务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1)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实力雄厚;
(2)地方财政研究成果累累;
(3)财政史学研究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4)税收筹划理论和方法研究不断创新,在税务专业中设置了注册税务师方向。
为了造就新世纪“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优秀人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创建“学术沙龙”,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带领下,认真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思想,确立“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理念,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注重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办学成就
自1985年设立“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以来,学院本科生共有80多人次获奖,获奖等级与数量在湖北高校各学科中居于前列。2007年至2013年间,先后有4人获得“全国三好学生”或“全国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
建国以来,财政学科为国家培养了5500多名高级人才,在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15人成为博士生导师,有2 人担任副省级领导职务,有20余人担任厅局级以上领导职务,还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著名的学者或成功的实业家。截止到2013年前,在财政部任职的校友有60余人,在国家税务总局任职校友中有50余人出自本学科。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党政领导.财政税务学院.
党政领导.财政税务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01:22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