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邮票会是中国早期著名的集邮团体之一。1925年7月成立于上海。前身为海上邮界联欢会。在中国早期集邮活动史上起了重要作用。会长
周今觉。会址最初在上海文监师路1256号
陈复祥处,后改在西摩路141号周今觉处。活动地点在上海香港路银行俱乐部。
成立初期有会员七八十人,1929年发展到164人,至1940年底有580人,是当时中国较大的集邮团体。会员遍布十几个省市,还有英、美、日、法、德、瑞士、菲律宾等国40余名在华和不在华的外籍会员。会员中的中国著名集邮家有陈复祥、陈葆藩、梁芸斋、李辉堂、
王纪泽、叶颂蕃、张包子俊、
周炜良、朱世杰、张赓伯、谢鄂常、柴冠华、张棣村、
王聘彦、雷润生等人。邮票会制定了《中华邮票会会则》、《中华邮票会拍卖章程》和《中华邮票会交换章程》,规定“每逢会期举行拍卖一次”,每月组织一次邮票交换。
会内设有出版部、藏书部、审查部、交换部、拍卖部、编辑部等机构,先后出版的会刊有《邮乘》(1925.10-1929.7)、《邮学月刊》(1928.9-1932.12)、《邮讯》(1936.1-1937.7)《邮典》(1936.4-1940.1),这4种刊物以研究和介绍
中国邮票为主,兼及外国在华邮局邮票和商埠邮票。曾数次举办同
上海邮票会的联谊活动,借以相互观摩邮品、交流邮识、联络邮谊。为提高中国邮票的国际地位,密切同国际上的合作,由周今觉出资,以该会名义捐助1926年10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国际邮展金牌2面,另大银杯一具,并言明银杯专门“奖给华邮之优胜者”。此大银杯得主是美国集邮家
吉姆斯·施塔,他的中国票邮集在这次邮展中获镀金奖。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该会的活动暂时中止,1939年11月恢复活动,重新修订了《会则》,增设了总务部,负责人为张赓伯、张包子俊、王纪泽等人,协助会长工作。1940年底,中会邮票会的活动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