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内蒙古东部一个约9万平方公里的富有立体生态特征的农牧业大市,由于处于契丹文化和辽文化的远古中心地带,近半个世纪以来连续出现一系列举世文明的华夏人类文物之最。
1971年,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首现赤峰时,曾使史学界和考古界为之震惊,誉其为“
中华第一龙”。
中华民族远古初民的图腾标志就是龙和凤,正当专家苦苦寻找龙、凤图腾的起源,就在内蒙古赤峰,“龙凤呈祥”的发现让专家圆了梦,帮助他们从中揭开了中华远古文明与内蒙古赤峰的为微妙关系。
内蒙古考古专家在
赤峰市出土的一个属于新石器时期的陶杯上发现凤造型,其头、冠、翅和尾的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极为相近,陶凤杯手掌般大小,出土于距今6800年左右的赵家沟文化遗址。1982年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的一种磨光陶尊上,雕刻有猪龙、飞鹿、神鸟三种灵物组成的花纹图案,人们得知华夏“龙凤鹿”崇拜的先河,就在红山文化一带。人们翘首以盼的神鸟——第一凤,从外部特征看,与现在的“鸟”颇为相象,这只陶凤杯上的凤造型头、冠、翅、尾等造型,与中华传统的“凤”的特征完全接近,且文物完整,系史前文物首次发现。该凤长17.6厘米,宽9.6厘米,高8.8厘米。6月3日,经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专家一行11人共同鉴定:这只陶凤杯上的“凤”应属“中华第一凤”,堪称“中华第一凤”,研究价值极高。新华社的这则消息立即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转载,一时间,中华第一凤艳惊天下。
2003年夏天,张军到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收集文物时,一个老乡凑过来自称种地时挖出了一件陶器,问张军要不要。张军回答:“先看看吧!”到了老乡家中,张军看到那件陶器就扔在老乡家的院子里,他立即被这件陶器所吸引,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这是一个陶杯,外观看上去极像一只鸟,但是头顶上却有冠,又不像是一般的鸟。张军知道,红山文化时期动物造型的陶器十分罕见,此时他心里已经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是一件极其难得的史前陶器精品。
2004年4月20日,由
赤峰市博物馆馆长刘冰率领的考察队前往陶杯出土的解放营子乡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古调查。
在我国,凤文化源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炎帝神农氏时期。传说炎帝部落以朱鸟为图腾,因此后人推测所谓的朱鸟有可能就是后来的凤。在甲骨文中,凤字和风字是通用的。凤的形象就是一只有冠、长羽、卷尾的鸟。赤峰市发现的陶凤杯上的凤造型与这个形象非常相似。据《左传》记载:“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由此有观点认为,少昊族各部落起初各以一种鸟为图腾,后来发展到共同以凤为图腾,因而,少昊族是凤文化的开创者。《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说:“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此外,《山海经》上还记载:“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这里所说的凤已经被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灵鸟。所有这些有关凤的记载和传说,都证明了凤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影响。可是即便是从炎帝开始,凤文化的历史也只有5000多年,然而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凤的陶凤杯,距今已经有6800多年的历史了。如此看来,在赤峰市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的这个陶凤杯,又将我国凤文化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因此,这个陶凤杯被称为中华第一凤自然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