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铁血帝国》是大型系列电影《中华文明》第四部,讲述一个在铁血中崛起的帝国。
简介
央视大型系列纪录片《中华文明》每部90分钟,35mm彩色遮幅式、全数字杜比立体声制作;共十二部,目前完成的是前四部:第一部《英雄时代》,第二部《青铜的光辉》,第三部《礼乐与争霸》,第四部《铁血帝国》,五、《大汉雄风》,六、《漫漫荆棘路》,七、《盛唐气象》,八、《智者的天堂》,九、《一代天骄和他的子孙》,十、《最后的远航》,十一、《跨越长城》,十二、《沉重的大门》。
创作背景
秦始皇,第一个不满足于王者之名的人,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横扫六国,完成了中国一统江山的梦想。如今他也许就躺在那片令世人震惊的兵马俑和陪葬坑的中心,他生前的业绩和死后的荣耀一样令人难以置信。这大概也是《铁血帝国》的叙述者所面临的首要难题。于是,创作者选择了商鞅和喜。一个是铁血的牺牲品;一个是帝国的拥趸者。
内容介绍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帝国啊,每一陪葬坑的挖掘都会带来如此的震撼。商鞅这个死于车裂之刑的法律制定者,他所制定的法律曾使秦国有效地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兵役制度也许曾象后世的科举制一样给所有人带来一线光明,礼乐变成了法制,也将国家带入一条轨道,带入一个新的规则。所以商鞅死于自己制定的刑罚也就更具象征意义。而那个叫喜的人,仅仅只是因为他所记下的历史,就将他与一代帝王的名字连在了一起。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道,喜为何会不顾军中劳顿而记下身边发生的事情,难道他早已知道,那个伟大的帝王所建立的事业必定成功,必定令万世敬仰?
铁血帝国,一个在铁血中崛起的帝国,一个用铁一般坚定的法律不惜流血所成就的帝国,每一种揣测都在向我们传达一种信念,面对列强争霸,是否还有退路,又能退到何处,退到几时?如果没有退路,那就只有奋起;如果奋起,那就只有用铁血本色构筑新的城墙,建立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军队,强大的国家。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则。在这里,并无是非可言。无论对历史的褒贬,都无法改变它们,只能对未来提供选择的可能性,因为说到底,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这个最初的铁血帝国中,焚书坑儒可能使文明的多样化丧失殆尽,但也成就了一个语言统一的强大国家。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象一个种族的基因,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同一种族的生存结构和生存方式。然而,在一个饱受颠沛的民族,又曾有多少帝王明了,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纷争归于一统。秦始皇正是这样一代帝王。早在公元前200多年,他就已经清楚地表明,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让这个国家更加强大,无以复加。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抵挡时间的冲刷,即便是疯狂如秦始皇一样的君主,也只在2000多年以后给我们留下了一片陵园,一堆迷团。在时间中,《中华文明》所要叙述的历史篇章追随着王朝的足迹,这些王朝最终形成了一个古老的中国,无论多少艰难险阻,它都屹立在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家,这个古老的民族,它的文明的底蕴是如些深厚,任何撩开文明面纱的企图都会显得力不从心,正是这个民族,它负重而行,从远古直至今日,必定有其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特点分析
作为新纪录电影,《中华文明》旨在重构一种新的话语方式。通过透视历史,它首先为我们提供一种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既是中华民族共识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更是一个电影艺术家对这种共识的重新诠释;同时它还为我们提供一种价值判断。在对历史的诠释中,通过影像语言的运用,影片对影像语言形式的选择,它对构成传统纪录片的基本模式的拓展,也使我们对于这种价值判断有了更加清晰的感受。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一体的强化民族精神的努力,使它完全超越通常意义的形式上的探索。当我们面对历史的厚重,当它汲取各种影像语言的元素来重构历史,也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知觉的冲击,使我们震撼之余,不得不重新面对历史。重新面对在血液中沸腾的民族精神,并且重新检视我们信仰的来由;这种信仰贯穿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使中华民族充满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 强国,富民,振奋民族精神,在
世界民族之林尽显文明大国风采!
就其总体印象而言,《中华文明》以一种严谨的修史的方式对应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肯定,它首先应当是一部纪录片。这一点可以由前四部加以印证。在这四部当中,影片充分利用了考古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文物,现场的纪录和还原,为影片构成了一个坚实的、以忠实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平台。也就是说,无论影片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讲述和呈现,它都坚持以考古事实为基础,真实而且客观地描述历史。这一点,也恰恰是纪录片的基本要求,是影片作为一部纪录片的前提和必要的条件。由于这一基础平台与历史的对应关系,它与考古文化的对应关系,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明》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纪录片。就其所指而言,它又是一部关于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的纪录片。
纵观《中华文明》一片,它是以一种诗意的语言方式来解构和阐述中国历史。恢弘,刚健,细腻,准确,充满想象力。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影片在忠实于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种影像语言的手段,调动想像力来重构历史。它的诸多努力表明,重构历史的过程本身就是历史,当我们重构历史,也是在创造历史。事实上,《中华文明》除了借用历史的基本轮廓,它甚至没有叙述一段完整的历史,正如它以考古事实为基础,同样没有真正叙述一件完全的考古事件一样。它从一个平台起飞,却并不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于是便有了戏剧性的情节处理,三维动画的重现,解说词的游离,音乐的夸张运用。诸如此类。这一切构成了一部史诗般的历史长卷,真实但又充满激情.甚至透着伤感和不平静。
开场白
所有的赏罚都是以军功来决定的。
即使是平民,只要在战场上砍掉敌人的一颗脑袋,
就可以获得爵位,同时,作为下级军官,如果
没有在战场上斩获敌人的首级,自己就要被处死。
按照秦国的法律,商鞅遭受车裂的刑罚,
他的家族也被满门抄斩。
而这残酷的刑罚,正是商鞅自己为秦国制定的
或许,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比今天的人们
更想接近秦始皇,以及由他缔造的秦帝国。
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引导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的是这些被摧毁的
秦始皇地下军团。和着惊天动地轰鸣,
穿透出的是震人心魄的“咚、咚”声,
那既不是秦国士兵在战场上的喊杀,
也不是七十二万修陵人的哭泣,
那是秦始皇的呼吸和心跳,
那呼吸和心跳让整个世界感到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