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平民教育促进社是1923年6月由晏阳初、朱其慧、陶行知等发起组织的社团,简称“平教会”。
组织体系
总会设于北京,朱其慧为董事长,晏阳初为总干事。由总十事长总理会务一切事宜,设总务、研究、调查、编辑、推行、制造、训练7科。
历史沿革
1925年将7科改为总务、乡村、城市3部及研究调查、平民文学、视导、训练4科。在20个省区设立分会。陔会标榜“平民教育”,开办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等。成立之初主要是在城市进行识字教育,以后逐渐意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
1926年10月,陔会选定河北定县作为开辟农村平民教育道路的试验区,开办了初级、高级平民学校,平民职业学校,办理平民教育讲习所,编写《平民千字课》等。
1929年8月16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许可批准立案。冈记字号为105号。会员有273人。总会迁到定县。
1930年成立定县实验区,同时系统地提出了乡村教育观点,认为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四大病”,即贫、愚、弱、私,救治的方法是通过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的“四大教育”,运用3种教育方式,即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而以学校式即平民学校作为“四大教育”活动的总枢纽,以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建设”。
1933年后,平教会的工作被纳入国民政府推行的“政教合一”的轨道。
1935年调整计设秘书室及行政会议,在行政会议下,设总务处,推广委员会、训练委员会及研究实验委员会。
1936年,增设评议会,并在扩委会下没各地办事处。
1937年取消推广委员会及总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