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常春藤,即常春藤,是
五加科常春藤属常绿攀援灌木植物。中华常春藤茎灰棕色或黑棕色,有气生根;叶片革质,在不育枝上通常为三角状卵形至箭形,花枝上的叶片通常为椭圆状卵形,略歪斜而带菱形;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数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圆锥花序,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芳香;花瓣三角状卵形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花柱宿存;花期9-11月;果期次年3-5月。据《本草拾遗》记载,其四季常绿不凋,故名常春藤。
植物学史
据《本草拾遗》记载,其四季常绿不凋,故名常春藤。
形态特征
常绿攀援灌木;茎长3-20米,灰棕色或黑棕色,有气生根;一年生枝疏生锈色鳞片,鳞片通常有10-20条辐射肋。叶片革质,在不育枝上通常为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稀三角形或箭形,长5-12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稀心形,边缘全缘或3裂,花枝上的叶片通常为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略歪斜而带菱形,稀卵形或披针形,极稀为阔卵形、圆卵形或箭形,长5-16厘米,宽1.5-10.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稀圆形,全缘或有1-3浅裂,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或淡黄绿色,无毛或疏生鳞片,侧脉和网脉两面均明显;叶柄细长,长2-9厘米,有鳞片,无托叶。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7个总状排列或伞房状排列成
圆锥花序,直径1.5-2.5厘米,有花5-40朵;总花梗长1-3.5厘米,通常有鳞片;苞片小,三角形,长1-2毫米;花梗长0.4-1.2厘米;花淡黄白色或淡绿白色,芳香;萼密生棕色鳞片,长2毫米,边缘近全缘;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3-3.5毫米,外面有鳞片;雄蕊5,花丝长2-3毫米,花药紫色;子房5室;花盘隆起,黄色;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直径7-13毫米;宿存花柱长1-1.5毫米。花期9-11月,果期次年3-5月。
生长习性
中华常春藤既能在全光照下生长,又极耐阴,也能在光照充足之处生长。能耐短暂的-5~-7℃低温。在室外蔽荫处也能长期生长良好,较耐寒;好生于凉爽、湿润、通风的环境和一般疏松、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肥沃疏松的土壤。
产地生境
中华常春藤原产中国秦岭以南地区,分布地区广,北自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山东,南至广东(海南岛除外)、江西、福建,西自西藏波密,东至江苏、浙江的广大区域内均有生长。常攀援于林缘树木、林下路旁、岩石和房屋墙壁上,庭园中也常栽培。垂直分布海拔自数十米起至3500米(四川大凉山、云南贡山)。越南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中华常春藤的繁殖方式为压条法和扦插法。
栽培技术
扦插繁殖
用来扦插的枝条称为插穗。把茎杆剪成5~8公分长一段,每段带三个以上的叶节,也可用顶梢做插穗。
扦插后的管理: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
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
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可以通过给插穗进行喷雾来增加湿度,每天1~3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
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
移栽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
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上盆用的基质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
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
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
腐叶土中的一种。或者
草炭+
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园土+炉渣=3份+1份;草炭+炉渣+陶粒=2份+2份+1份了;锯末+
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
培育技术
采种:种子采于中华常春藤野生果实。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成熟采收后,用
草木灰搓揉去外果皮,用清水漂洗除去枝、叶、果梗、果皮等杂质,并剔除漂浮于水面的劣种,稍滤干后用湿沙层积贮藏备用。
插穗:为采于不同生境类型的中华常春藤1~2年生枝条。长10~20cm,下端剪成楔形,顶部留2~3张叶片。
基质:播种以5:4:1的
腐殖土:河沙:牛粪的混合物作基质,扦插则用6:3:1的肥泥:河沙:鸡粪的混合物作基质。
播种:播种前,先把种子和基质用6×10-5mol的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小时,种子再用清水冲洗,随后均匀地条播于苗床中,最后覆盖一层约10cm的细河沙,每处理的种子为200粒。
扦插:以20cm×30cm的株行距扦插,直插深度为4~6cm。
影响因素
不同播种期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4月中旬成熟后的中华常春藤种子没有
休眠期,采收后即可播种,直至当年的8月下旬种子还具有一定的发芽力,9月中旬以后种子完全丧失了生活力,不再发芽。4月中下旬为最佳播种期,发芽率可达95%,4月下旬以后种子的发芽力迅速递减。因此,生产上应于4月下旬前播种为宜。
不同温度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在5~15℃和15~25℃两种温度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大,但发芽始期所需时间明显不同,15~25℃的温度明显比5~15℃的短。因此,15~25℃是中华常春藤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
不同贮藏方法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中华常春藤种子的发芽率以低温
贮藏的最高,其次是常温干燥贮藏,最低是常温常湿贮藏,这与其他种子的贮藏结果是相一致的。但无论在何种条件下贮藏的中华常春藤种子,其发芽率均为瓶装较袋装的高,这可能是由于密封的瓶装种子不能与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从而抑制了
呼吸作用的缘故。
不同扦插基质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扦插生根率的高低不仅与扦插基质的营养成分有关,而且还常受到扦插基质的疏松程度的影响,肥泥+
河沙和腐质土+河沙疏松性较好,扦插生根率较高,分别达90%和95%;腐殖土和肥泥两种基质疏松性较差,扦插生根率分别为82%和85%;河沙基质扦插生根率最低,仅为65%。
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插穗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中华常春藤的最佳扦插时期为7、8月份,顶部枝条为最佳插穗,扦插生根率达80%。
病虫防治
疫病症状
全叶或大部分叶片变褐腐烂或茎蔓基部及嫩节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变软缢缩,变褐色至褐黑色,病部以上枝叶枯萎。有的直接形成烂顶或死头;有时插枝的茎基部也发病产生茎腐。
防治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适当控制浇水;栽插时要注意从无病虫危害的植株上选插枝,插在消毒过的或未发生过疫病的基质中,不能过密,注意通风透光;雨季及时排水;初期喷施或浇灌25%甲霜灵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
主要变种
本变种叶形和伞形花序的排列有较多变化,但其间有过渡类型,难于从中分出不同的种和变种。与尼泊尔所产的原变种的区别,仅在于原变种不育小枝上的叶片较狭较长,每边有2-5个羽状裂片。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中华常春藤枝蔓茂密青翠,姿态优雅,可用其气生根扎附于假山,墙垣上,让其枝叶悬垂,如同绿帘,也可种于树下,让其攀于树干上,另有一种趣味。是一种优良的攀缘绿化植物。
经济价值
茎叶含鞣酸,可提制栲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