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刻研究会是经
卢鸿基、王琦、
丁正献等发起,于1942年1月3日在重庆成立的社会团体,该会选王琦、丁正献、刘铁华、罗颂清、邵恒秋5人为常务理事,并决议在全国各大地区成立分会。该会计划送作品到英国参加中国艺术展览会,并将与中苏文化协会合办中国赴苏木刻展。
发展历史
1949年后,版画随着革命的胜利不仅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而且有着很高的地位。许多当年在延安和边区的木刻工作者,作为革命美术的元老,担任了美术界的各级领导,参与制定了发展美术的政策和方针,主导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版画在新中国的发展,虽然没有像新年画和新国画那样出现轰轰烈烈、大起大落的场面,但基于革命美术的传统,它的平稳发展,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关注。新成立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下设了版画组,各艺术院校也设立了版画系、科,版画纳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中。由于50年代初期新年画运动的开展,版画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引人往目的表现,但是一些优秀的版画作品还是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展览活动
木刻工作者相继举办了“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木刻展”(1939年,桂林)、“木刻十年展”(1940年,桂林)、“抗日木刻展”(1940年,重庆)、“七七抗战三周年木刻展”(1940年,长沙)、“全国木刻展览会”(1941年,重庆)、“第一届双十全国木刻展”(1942年,重庆)、“第二届双十全国木刻展”(1943年,重庆)、“纪念‘木研会’成立二周年木刻展”(1944年,重庆)、“渝延木刻联合展”(1945年,重庆)、“抗战八年木刻展”(1946年,上海)、同时还出版了《救亡木刻》旬刊(1939年,桂林)、《漫木旬刊》(1939年,桂林)、《木艺》(1940年,桂林)、《半月木刻》(1940年,重庆)、《木刻阵线》 (1941年,
重庆)、《木刻研究》(1941年),重庆调《木刻导报》(1941年,长沙)、《木刻艺术》(1946年,上海)、《新木刻》(1947年,上海),以及《
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北方木刻》、《中国版画集》等等。
代表作品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
黄新波的《卖血后》、刃锋的《嘉陵纤夫》、
李桦的《怒潮》、
杨可扬的《沉默的抗议》、王琦的《民主血》、
朱宣咸的《木刻工作者的战斗》、张漾兮的《人市》、麦杆的《饥饿之挣扎》、赵延年的《抢米》、邵克萍的《街头》等等,显示着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及
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有着的革命传统。
大型展览
“抗战八年木刻展览”展出的113位版画家的897件作品,系从全国各地(包括解放区)征集的二千余件木刻
版画中遴选出来的。展品分为抗战八年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37~1938年),第二个时期(1938~1939年),第三个时期(1940~1944年),第四个时期(1945~1946年抗战胜利初期)。所展出的作品,围绕着抗日斗争这一总的主题,又题材广阔,多角度地反映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情操,以及抗战胜利初期带来的短暂欢愉,忽又陷入内战的苦难。整个“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不但显示出八年抗战的面貌,而且也画出了抗战木刻艺术发展的轮廓。”(见《木刻艺术》杂志新二号《抗战八年木刻展告全国木刻同志》一文)后选出182幅版画,送往英国,以“当代中国木刻展览会”为展名,于1947年在伦敦展出;又选出200幅版画,送往法国巴黎展出;还选出几百幅版画送美国、加拿大等国展览。鲁迅的生前挚友、当时仍居上海的日本进步人士内山完造,看了“抗战八年木刻展览”后,立即写信给日本的胞弟内山嘉吉,设法将“抗战八年木刻展览”的作品228幅送去日本,以“中国木刻全日本流动展览”为名在日本许多地方巡回展览。
“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之后,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又在1947年4月、11月及1948年5月、11月,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厅举办第一、二、三、四届全国
木刻画展览,每次均展出二百幅左右版画,并巡回展出到南京、杭州、宁波、温州、桂林、重庆、香港等地。由于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丰富多样,均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留下影响。
第三,编辑出版了大型精装16开本的《
抗战八年木刻选集》(1946年9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这本木刻选集编入75位版画家的103幅
木刻版画(包括封面画、封里画、编后装饰画),精选自“抗战八年木刻展览”,可以说抗日版画运动中涌现出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大多收录在内。
另外,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于1948年10月,又编辑出版了《中国版画集》(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该画集编录有
木刻版画97幅,是从上海举办的四次全国的版画展览的七百多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它们所反映的题材面很广泛,包括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重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还在当时上海,由中共中央上海局宣传委员会所派姜椿芳任总编辑,借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社长罗果夫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时代日报》上编有《新木刻》周刊,自1947年5月5日创刊,至1948年5月,共出52期。该《新木刻》周刊,先后由李桦、杨可扬负责编辑,专门发表木刻作品和论述版画创作的论文。后来又用“罗果夫编”的名义,由上海时代书报出版社出版《新木刻》画集,内收从《时代日报》的《新木刻》周刊上选出的版画75幅、论文21篇。
第四,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组织版画家参与“追念李公朴、闻一多殉难一周年大会”,创作木刻宣传画,参与反内战、要和平,反饥饿、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创作有大量木刻宣传画。
此外,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在上海开展“木刻之友”活动,吸收青年学生、教师、店员和工人木刻版画爱好者百余人,参加版画讲座等加以辅导。同时,与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合作,联袂举办了数期“木刻函授班”,吸收有志于版画艺术的青年加以培养。1949年后随着全国性
美术组织的成立,该会停止活动。内容来源
组织刊物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复刊原中国木刻研究会停刊的《木刻艺术》杂志。
《木刻艺术》杂志新一号,在1946年8月15日出版;新二号——抗战八年木刻展特刊,在同年9月15日出版。第二,举办了大型的“抗战八年木刻展览”。该展览于1946年“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第十五周年罪恶纪念日,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揭幕,共展出十五天。17日预展的下午,有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会员二十余人,集体赴沪西虹桥的万国公墓,于
鲁迅陵墓敬献花圈,表达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导师的敬仰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