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绪论、中医文献的源流与流别、中医古籍的书名与篇名、中医古籍书体结构、中医文献的文体、中医文献的文字、中医文献的标记符号、中医文献的载体、中医文献的著录、中医古籍校勘、中医古籍注释、中医文献的聚散与辑佚、中医古籍辨伪等章。
张灿玾,字昭华,男,1928年7月出生,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1944年从祖父与父亲学医,1959年在
南京中医学院教研班结业后,调
山东中医学院工作。曾任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院长等职。兼任
中国中医药学会委员及文献分会常委与仲景学说专委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顾问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协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红十字会理事等职。现任
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红十字会会长且是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京剧爱好者协会会员。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60余年。自20世纪80年代始,主要从事中医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1983年被卫生部指定为华北山东片古籍整理学术牵头人及部级重点整理研究课题《甲乙经》校注的主编人。近十余年,在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校注与校点中医古籍十余部,其中《针灸甲乙经校释》、《素问校释》及《针灸甲乙经校注》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另有4部获厅局级奖。自撰百余万字《中医古籍文献学》专著一部,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主编《中医文献学》及《中医文献发展史》,2004年主编《
黄帝内经文献研究》。1988年及1995年两次被山东省委与省府评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9年12月,被山东中医药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9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并聘为终身理事。2003年12月,山东省人事厅与卫生厅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称号。2006年6月,
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5月,在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国医大师”评选中,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自幼喜欢诗词,从青年时代至今仍坚持对古诗词进行阅读与研究。自50年代起,开始进行写作,80年代以后,有大量作品,截至目前,共有1000余首。其中有300余首在报刊杂志及诗词文集上发表。自撰有《不愠居诗词稿》及《暮村吟草》。1983年应邀参加岱宗诗社为个人会员,1988年由岱宗诗社推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对音乐、戏剧等亦颇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