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国传统医药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药协会申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医传统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千百年来,中医传统制剂在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制剂技术,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
远在夏禹时代,祖先们由酿酒而发现了酒的作用,并制成药酒,同时发现了曲剂。至商代,汤剂已广泛应用。东汉时期对制药理论和制备法则已有认识,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宜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强调根据药性选择剂型。张仲景在汤、丸、散、膏、酒的基础上,又创制了坐剂、导剂、洗剂、滴耳剂、糖浆剂及脏器制剂等十余种剂型。而且制备方法较完备,用法用量、适应症明确。晋代葛洪创造了利用药物本身的粘合力制丸,以及铅硬膏、蜡丸、浓缩丸、锭、条、灸等剂型。金元时代发明丸剂包衣、明代则有“朱砂为衣”的新工艺。明代李时珍是集大成者,总结了16世纪以前药物制剂的方法,记录了四十余种药物剂型。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丰富了中药制剂的剂型。但是,传统的制剂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除汤剂仍然是中医临床首选剂型外,“丸、散、膏”仍被广泛使用,有些传统剂型和技术已经失传或正在被淘汰,其中不乏传统技术。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以实现继承和发展。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保护单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药协会。
2022年4月29日,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二天油制作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罗浮山风湿膏药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Ⅸ-3。
2022年6月,入选天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三伏咳喘膏处方及传统制作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厚德门祛腐生肌膏传统熬制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孙氏骨科醋膏药制作技艺))编号Ⅸ-1。